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為了分離和計數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配制如下培養(yǎng)基進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KH2PO4Na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瓊脂H2O
1.4g2.1g0.2g10.0g1.0g15.0g1000mL
(1)從功能上看該培養(yǎng)基是選擇培養(yǎng)基;尿素的作用是提供氮源;鑒定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加酚紅試劑.
(2)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下列材料或用具:①培養(yǎng)細菌用的培養(yǎng)基與培養(yǎng)皿;②玻棒、試管、錐形瓶和吸管;③實驗操作者的雙手.需要滅菌的是:①和②(填序號).
(3)實驗操作步驟中若取土樣lg,因土壤中細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斷加以稀釋,將l04~l07倍的稀釋液分別吸取0.2mL加入到固體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yǎng)基中統(tǒng)計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為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若3個平板菌落數分別為219、212、256,則每克該土壤樣品中的菌株數為1.145×109個.

分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實驗中,需要使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計數的關鍵是經梯度稀釋后的學生倍數要合適,計數時通常選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

解答 解:(1)根據題意可知,該培養(yǎng)基要分離和計數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因此從功能上看該培養(yǎng)基是選擇培養(yǎng)基,并且尿素應該作為該培養(yǎng)基的唯一氮源;鑒定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加酚紅試劑.
(2)①培養(yǎng)細菌用的培養(yǎng)基與培養(yǎng)皿和②玻棒、試管、錐形瓶和吸管,需要滅菌,而③實驗操作者的雙手需要消毒.
(3)實為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在對位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yǎng)基中統(tǒng)計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219、212、256,則每克該土壤樣品中的菌株數為=(219+212+256)÷3×106÷0.2=1.145×109個.
故答案為:
(1)選擇    提供氮源    酚紅
(2)①和②
(3)30~300       1.145×109

點評 本題考查了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yǎng)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培養(yǎng)基的成分、種類以及培養(yǎng)基的制備,能夠根據表格獲取有效解題信息,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關于酶與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內的酶和ATP均為多聚體
B.酶和ATP的合成過程均需要能量
C.酶與ATP均要在細胞器中合成
D.生物體內的生化反應均需要酶和ATP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對細胞結構、成分的探究過程中,往往需要用水進行處理.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檢測脂肪時,對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后,先用吸水紙吸去染液,再滴清水洗去浮色
B.觀察DNA、RNA分布的實驗中,水解處理后,需要用蒸餾水的緩水流沖洗載玻片
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解離后的根尖需要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D.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臨時裝片中的葉片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表為兩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兩個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初級生產效率(總初級生產量/總入射日光能)的研究結果.據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玉米田 荒地 Meadota湖 Ceder Bog湖
 總初級生產量/總入射日光能 1.6% 1.2% 0.40% 0.10%
 呼吸消耗量/總初級生產量 23.4% 15.1% 22.3% 21.0%
 凈初級生產量/總初級生產量--------
(1)兩個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初級生產效率低于(填“低于”或“高于”)兩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原因是太陽光穿過水層到達水下光合作用的生物損失了相當大的能量.
(2)計算玉米田的凈初級生產量/總初級生產量為76.6%.請畫出流經玉米種群的能量流動圖解:
(3)某地區(qū)收獲的玉米大多用于制作豬飼料,只有少部分直接供給人類食用,這不利于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增加了食物鏈的長度,能量逐級遞減,人獲得的能量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黏多糖貯積癥Ⅱ型(缺少黏多糖水解酶)患者均為男性且少年期死亡,患者的母親都是攜帶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病遺傳方式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B.該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來自父親
C.調查該病的發(fā)病率要保證調查的患者家系群體足夠大
D.該病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響,共同進化
B.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能夠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傳遞效率
C.草原返青時,“綠色”為食草動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
D.建立植物園、動物園和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普通番茄細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簡稱PG)基因,PG能破壞細胞壁,使番茄軟化,不耐貯藏.科學家將抗PG基因導入番茄細胞,培育出了抗軟化、保鮮時間長的轉基因番茄.如圖表示抗PG基因的作用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抗PG基因能阻止PG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使細胞不能合成PG.
(2)培育抗軟化番茄,應先將抗PG基因進行擴增.過程是:抗PG基因受熱解鏈,引物與相應單鏈結合,在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相反方向延伸.該過程在PCR擴增儀中自動完成.
(3)將抗PG基因插入Ti質粒的T-DNA上構建基因表達載體,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將抗PG基因導入番茄細胞,是否成功導入可用DNA分子雜交技術進行檢測.
(4)為避免抗PG基因通過花粉傳播進入其他植物,應將抗PG基因導入細胞質(填“細胞核”或“細胞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人生長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能減少糖元生成B.能刺激細胞生長
C.能促進脂肪分解D.由腺垂體合成和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為某農戶通過種植農作物,養(yǎng)殖豬、鴨,興建沼氣池等措施構建了新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請回答:
(1)該系統(tǒng)有效促進了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流動的暢通,經濟、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效益的同步發(fā)展.使用化肥能在短期內能提高農作物產量,但過量使用會降低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降低經濟效益,還會導致環(huán)境的破壞和土壤肥力的下降,進而影響農業(yè)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用動物糞便和農作物秸稈,通過發(fā)酵技術產生沼氣為農戶的提供能源,利用了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技術的潔凈可再生的新能源開發(fā)技術.
(2)利用未知序列的抗蟲基因培育抗害蟲的轉基因番茄,通常采用A(A.建立基因文庫的方法   B.化學合成方法   C.逆轉錄法    D.PCR技術)獲取抗蟲基因,再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別作用抗蟲基因和Ti質粒,形成相同的粘性末端,然后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組質粒,通過農桿菌導入番茄細胞,進而培育成轉基因抗蟲番茄.這種利用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技術相結合培育新品種的方法,就是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應用.
(3)農戶利用種植的葡萄制葡萄酒和葡萄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別是酵母菌和醋化醋桿菌,在制作葡萄酒時,發(fā)酵液裝量不能超過發(fā)酵瓶容量的$\frac{2}{3}$,發(fā)酵溫度保持在25-30℃,制作果醋時,可以利用固定化技術,將微生物吸附在鋸末上進行生產.
(4)農戶利用種植的黃瓜等新鮮蔬菜腌制泡菜時,微生物利用新鮮蔬菜中的營養(yǎng)物質進行發(fā)酵,會產生有機酸和醇類物質.泡菜中的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反應的產物與N-1-萘基乙二胺偶聯(lián),形成C (A.橙紅色 B.鮮紅色 C.紫紅色 D.絳紫色)的產物,根據這一特性可利用光電比色法定量.
(5)農戶在果酒、果醋和泡菜的生產過程,沒有進行嚴格的滅菌也能制作成功,其原因是發(fā)酵菌種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并產生大量代謝產物,抑制雜菌的生長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