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的高低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有一定的影響,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提高玉米的產量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根據(jù)所學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播種前需要將儲藏的玉米種子用流動的水浸泡處理一段時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種子的萌發(fā)除需要充足的水分外,還需要____________等必要條件。
(2)若測得種子萌發(fā)的某個階段吸收O2與釋放CO2的體積比為2:3,則此時種子胚細胞的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
(3)科學家有時會進行玉米和大豆的間行種植實驗,其生物學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單獨進行種植玉米和大豆實驗,測得其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曲線B表示_________植物,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4)為探究黃光培養(yǎng)條件下玉米幼苗的葉綠素含量是否發(fā)生改變,假設你是實驗小組成員,請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種子中的脫落酸隨水流失,同時種子吸水,便于種子萌發(fā) 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氧氣(或空氣) 1.5 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同時玉米和大豆間行種植可充分利用光能(或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糧食產量 大豆 大豆的光飽和點要低于玉米,圖中的B植物光飽和點低于A植物 分別取白光(或自然光)和黃光條件下培養(yǎng)的玉米幼苗葉片,提取并分離其中的色素,通過比較濾紙條上葉綠素a、葉綠素b色素帶的寬窄(或提取后通過觀察比對濾液顏色的深淺)來判斷葉綠素含量是否發(fā)生改變
【解析】
脫落酸是一種植物激素,其具有促進種子休眠和抑制種子萌發(fā)的作用。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常常有兩種呼吸方式,分別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無氧呼吸不吸收氧氣但可以產生二氧化碳,使得植物整體上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多于氧氣的吸收量。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有光照強度、二氧化碳量、溫度等。
(1)在種子萌發(fā)之前先用流水沖洗浸泡,主要是考慮到之前儲存種子時種子處于休眠狀態(tài),此時脫落酸含量較高,其會抑制種子萌發(fā),促進種子休眠,因此這一行為的目的主要是使種子中的脫落酸隨水流失,同時種子吸水,便于種子萌發(fā);種子的萌發(fā)會進行很多生命活動的進行,尤其是呼吸作用,此時需要確保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氧氣;
(2)由于有氧呼吸過程中O2的吸收量:CO2的產生量:葡萄糖的消耗量=6:6:1,而無氧呼吸過程中不吸收O2,CO2的產生量:葡萄糖的消耗量=2:1,此時測得吸收O2與釋放CO2的體積比為2:3,可假設O2吸收量為2mol,則有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為1/3mol,有氧呼吸CO2的釋放量為2mol,所以無氧呼吸CO2的釋放量為1mol,則無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應該為1/2mol,因此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1.5倍;
(3)大豆和土壤中的根瘤菌屬于共生關系,可以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同時玉米和大豆間行種植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糧食產量;玉米相比較于大豆,其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較強,具有更高的光飽和點,因此B植物為大豆;
(4)首先明確該題的實驗目的,題干中明確實驗目的為“探究黃光培養(yǎng)條件下玉米幼苗的葉綠素含量是否發(fā)生改變”,因此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條件,因變量為葉綠素含量變化,實驗材料為玉米幼苗,因此可確定實驗思路為:分別取白光(或自然光)和黃光條件下培養(yǎng)的玉米幼苗葉片,提取并分離其中的色素,通過比較濾紙條上葉綠素a、葉綠素b色素帶的寬窄(或提取后通過觀察比對濾液顏色的深淺)來判斷葉綠素含量是否發(fā)生改變。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甲曲線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
(1)圖甲曲線中,橫坐標上X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jié)到25℃,甲曲線中a點將向______________移動,b點將向_____________移動。
(3)圖乙裝置中隔在燈與試管之間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實驗中每隔5min改變一次試管與玻璃柱之間的距離,隨著距離的增加,氣泡產生速率下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增加冬季綠葉蔬菜種植產量,研究者對大棚溫室中的某種葉菜分別用三種單色光進行補充光源(補光)實驗,補光時間為上午 7:00-10:00,測定其CO2吸收速率如圖。
【1】據(jù)圖甲,上午7:00時白光下該植株凈光合作用速率____(>0/=0/<0)μmol·CO2·mg-1。此時,葉肉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
A.葉綠體 B.線粒體 C.液泡內細胞液 D.細胞質基質
【2】一段時間后取白光、紅光補光組葉片分別進行葉綠體色素提取分離實驗,下圖表示白光下的實驗結果,則紅光下葉片色素提取分離實驗結果最接近______。
【3】若黃光補光組在9:00時突然停止補光,據(jù)圖甲判斷:該組葉菜釋放O2量的變化及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分別是______。
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生物工程技術提高碳的利用率也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如圖是葉肉細胞中部分碳代謝的示意圖。代謝途徑I、II、III是植物細胞已有途徑,代謝途徑IV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實現(xiàn)的。
【4】圖中I相當于光合作用過程中的_______(光反應/暗反應);結構T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
【5】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使植物細胞具有合成C酶和M酶的能力,構建了代謝途徑IV(乙醇酸代謝),并與代謝途徑II相連。據(jù)圖,解釋代謝途徑IV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鐵蛋白是細胞內儲存多余Fe3+的蛋白,鐵蛋白合成的調節(jié)與游離的Fe3+、鐵調節(jié)蛋白、鐵應答元件等有關。鐵應答元件是位于鐵蛋白mRNA起始密碼上游的特異性序列,能與鐵調節(jié)蛋白發(fā)生特異性結合,阻遏鐵蛋白的合成。當Fe3+濃度高時,鐵調節(jié)蛋白由于結合Fe3+而喪失與鐵應答元件的結合能力,核糖體能與鐵蛋白mRNA一端結合,沿mRNA移動,遇到起始密碼后開始翻譯(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甘氨酸的密碼子是___________。鐵蛋白基因中決定“的模板鏈堿基序列為__________。
(2)Fe3+濃度低時,鐵調節(jié)蛋白與鐵應答元件結合干擾了___________,從而抑制了翻譯的起始;Fe3+濃度高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蛋白mRNA能夠翻譯。
(3)當鐵蛋白基因表達時,少數(shù)鐵蛋白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鐵蛋白的原理是_______。
(4)若要改造鐵蛋白分子,將圖中色氨酸變成亮氨酸(密碼子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過改變DNA模板鏈上的一個堿基來實現(xiàn),即由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生物進化必然伴隨著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 群落演替過程中最先出現(xiàn)的動物是植食性動物
C. 校園內蒲公英的隨機分布,體現(xiàn)了群落的空間結構
D. 長江近岸區(qū)和江心區(qū)生物分布的差異,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內蒙古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除分解者外,僅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調查得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4個營養(yǎng)級,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且每個種群只處于一個營養(yǎng)級。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數(shù)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數(shù)值的單位相同。下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 | 3.56 | 12.80 | 10.30 | 0.48 | 226.50 |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可以寫成,并且這些種群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B.甲和乙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競爭,這些種群構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
C.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此外還具有信息傳遞等功能,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主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如果受到重金屬的污染,由于富集種群丁的濃度會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A、B表示人體某生理過程中單位時間內產熱量或散熱量的變化曲線。下列相關產熱量或散熱量敘述正確的是( )
A.若該圖表示從溫暖到寒冷,則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
B.若該圖表示從寒冷到溫暖,則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
C.若該圖表示從安靜到運動,則A表示散熱量,B表示產熱量
D.若該圖表示開始發(fā)燒并持續(xù)一段時間過程,則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是一種新型的免疫活性細胞,它是通過將人體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體外用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獲得的一群細胞,再回輸?shù)桨┌Y病人體內可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其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示意圖如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細胞發(fā)生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多個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
B.CIK通過受體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一抗體復合物來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
C.CIK的形成過程和其殺傷腫瘤細胞的過程中均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D.CIK產生顆粒酶B和穿孔素引起的腫瘤細胞壞死對機體具有積極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人從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種生長素類似物,分別測試三種類似物的不同濃度對萵苣幼根生長的影響,結果如下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乙和丙對萵苣幼根生長的影響均有兩重性
B. 在0~20ppm范圍內,甲對萵苣幼根的促進作用大于丙
C. 乙的濃度大于20ppm后,對萵苣幼根生長起抑制作用
D. 據(jù)圖推測,用30ppm的甲處理萵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