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實驗的研究結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本研究的自變量有溫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
B、本研究的因變量可能是污漬殘留量
C、兩類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溫度都為t1
D、溫度超過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
考點: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滌效果
專題:
分析:1、影響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因素有水溫、水量、水質(zhì)、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質(zhì)料、大小及浸泡時間和洗滌的時間等.在這些因素中,水溫是我們要研究的對象,而其他因素應在實驗中保持不變.
2、據(jù)圖分析:自變量是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因變量是衣物的污漬殘留量.
解答: 解:A、據(jù)圖分析,本研究的自變量有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洗衣粉是否加酶),A正確;
B、從曲線的變化趨勢可以判斷,本研究的因變量可能是污漬殘留量,B正確;
C、據(jù)圖分析,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溫度是t1,普通洗衣粉的增加使用溫度是t2,C錯誤;
D、溫度超過t2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與普通洗衣粉相同,可能是其中的酶可能失活,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加酶洗衣粉的與普通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因素,意在強化學生對實驗的分析與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對有關實驗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①溴麝香草酚藍溶液可以使酒精變灰綠色
②用高倍鏡觀察黑藻葉綠體時,可見葉綠體呈綠色帶狀且具有雙層膜結構
③在低倍鏡下可以觀察到紫色洋蔥磷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過程
④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分裂時能發(fā)現(xiàn)染色體正向兩極移動
⑤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擴散速度與含量多少有關
⑥在用顯微鏡觀察時,應遵循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類遺傳病中,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由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妻子表現(xiàn)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現(xiàn)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紅綠色盲,從優(yōu)生角度考慮,甲乙家庭應分別選擇生育( 。
A、男孩   男孩
B、女孩   女孩
C、男孩   女孩
D、女孩    男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珠江的水體污染是由流入珠江的河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組利用人工浮床技術對次級河流中的水質(zhì)凈化進行研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圖中植物的作用是
 
.該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飼料,也可干燥處理后用來提取某些金屬元素.
(2)該小組利用人工浮床開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對生活污水凈化效果的研究”.為了避免實驗誤差,你認為每個實驗裝置中的植物株數(shù)應
 

(3)該小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從此表中可以看出,該小組研究的因變量為
 
,你從表中得出的結論是
 

污水中TN、TP去除率的比較/%
處理總氮TN總磷TP
對照42.638.8
92.883.9
菖蒲92.794.3
混合種植94.98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一實驗小組的同學,欲通過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進行葡萄糖溶液發(fā)酵實驗,實驗材料及用具齊全.
(1)酵母細胞的固定常用的方法是
 

(2)該實驗小組的同學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的過程為:
①使干酵母與蒸餾水混合并攪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將無水CaCl2,溶解在蒸餾水中,配成CaCl2溶液;
③用酒精燈大火連續(xù)加熱配制海藻酸鈉溶液;
④向剛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細胞,充分攪拌并混合均勻;
⑤將與酵母混勻的海藻酸鈉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觀察凝膠珠形成.請你改正其中錯誤的操作:
 

(3)該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進行葡萄糖發(fā)酵.
①圖中a為
 
.b是反應柱.
②從上端漏斗中加入反應液的濃度不能過高的原因是
 

③為使該實驗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細胞可以反復運用,實驗過程一定要在
 
條件下進行.
④加入反應液后的操作是關閉活塞l和活塞2.
⑤裝置的長導管起到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不屬于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的是( 。
A、突觸間隙液B、細胞外液
C、血漿D、細胞內(nèi)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解決農(nóng)村污水處理問題,科研人員研發(fā)了“厭氧--跌水充氧接觸氧化--人工濕地”的組合工藝,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進入?yún)捬跽託獬匕l(fā)酵,發(fā)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進入多級跌水池,通過污水的逐級跌落自然充氧,不斷降解有機物,經(jīng)過跌水池的污水再進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濕地(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多種微生物的共降解協(xié)同作用是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
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與水溫、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時間均有關系
C、水耕蔬菜的生長,對水中藻類的繁殖和生長起到了抑制作用
D、上述工藝應用的生態(tài)工程原理有物質(zhì)循環(huán)再生原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酵母菌的計數(shù)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
B、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之前,無需振蕩試管
C、在實驗過程中為了使實驗更具有說服力,應當設置一個不加酵母菌的對照組
D、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應計數(shù)小方格的內(nèi)部和四條邊上的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脂肪鑒定中,所取的花生種子要先浸泡一段時間,原因是( 。
A、讓脂肪組織吸水,利于觀察
B、讓蛋白質(zhì)和糖類溶于水,利于觀察
C、有利于徒手切片
D、讓種子吸水發(fā)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