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如圖1是人體胰島素分泌調節(jié)及發(fā)揮生理作用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人進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牽張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到A處時,細胞膜內外的離子流動情況是Na+從細胞膜外向細胞膜內流動(或Na+內流),興奮傳到B處時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如果將記錄儀的C、D兩電極均置于膜外,觀察記錄C、D兩電極之間的電位差,請在圖2中畫出電位變化(注:靜息時的膜外電位為零).
(2)B處結構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組成的.突觸后膜是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膜.
(3)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產生的生理效應是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轉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濃度.胰島分泌的另一種調節(jié)血糖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與胰島素的作用關系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
(4)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方式為神經-體液 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下丘腦.

分析 據(jù)圖分析:A處神經纖維在靜息時,K+外流,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Na+內流內負外正變?yōu)閮日庳摚瓸處表示突觸,分為: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由于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胰島素是人位于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轉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濃度.

解答 解:(1)興奮傳到A處時Na+內流,興奮傳到突觸處信號變化: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如果將記錄儀的C、D兩電極均置于膜外,未受刺激時,探針兩側都是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當刺激由右向左傳導時,首先D點出現(xiàn)動作電位,C點為靜息電位,電流表向右(正)偏轉;緊接著D點恢復為靜息電位,探針兩側電位相同,電流表不偏轉;神經沖動繼續(xù)向左傳導,當神經沖動傳導到C點,C點出現(xiàn)動作電位,D點為靜息電位,則電流表向左(負)偏轉;之后C點恢復靜息電位,探針兩側電位差相同.曲線如圖:(兩種畫法均對)


(2)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組成,突觸后膜是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膜.
(3)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轉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濃度.胰島A細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具有提高血糖的作用,與胰島素在調節(jié)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4)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下丘腦.
故答案為:
(1)Na+從細胞膜外向細胞膜內流動(或Na+內流)   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曲線如圖:(兩種畫法均對)


(2)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細胞體   樹突膜
(3)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轉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濃度    胰高血糖素    拮抗作用
(4)神經-體液    下丘腦

點評 本題以胰島素分泌調節(jié)及發(fā)揮生理作用的示意圖為載體,考查神經調節(jié)、免疫調節(jié)和血糖調節(jié)的相關內容,意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等校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真核細胞結構及細胞內物質轉運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雙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有 (填序號)。

(2)若該細胞為人的漿細胞,細胞內抗體蛋白的合成場所是 (填序號),合成后通過 (填序號)運輸?shù)?u> (填序號)中進一步加工。

(3)細胞核中合成的mRNA大分子經一系列加工后,穿過細胞核上的 轉運到細胞質中。

(4)研究表明硒對線粒體膜有穩(wěn)定作用,據(jù)此可以推測人體缺硒時下列哪種細胞最易受到損傷 (填序號)。

①脂肪細胞②淋巴細胞③心肌細胞④口腔上皮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探究洋蔥的根尖細胞是否含有脂肪問題
植物體沒有專門的脂肪組織,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種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體除種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細胞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學對此開展課題研究,假設你是其中一員,請根據(jù)課題研究要求,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假設:根尖細胞中含有脂肪或者根尖細胞中不含有脂肪.
實驗材料用具:新鮮洋蔥根尖;實驗供選試劑:①蘇丹Ⅲ染液;②體積分數(shù)為50%的乙醇溶液、蒸餾水、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片、培養(yǎng)皿、鑷子、滴管等.
實驗步驟:
(1)選新鮮洋蔥根尖并做徒手切片,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載玻片中央;
(2)滴加2~3滴蘇丹Ⅲ染液進行染色,2~3分鐘后滴加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在切片上滴1~2滴蒸餾水,加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
(4)將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若在低倍鏡下找到相應細胞后,換成高倍鏡觀察,正確的操作步驟排序是A.
①調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轉動轉換器   ④移動標本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
(5)預期最可能的實驗結果:在裝片上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6)由此可以得出的相應結論是:洋蔥根尖細胞中含有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1958年,一位美國科學家利用胡蘿卜根的一小塊韌皮部組織,將其培育成一株完整的胡蘿卜植株,這主要是因為活的植物細胞具有( 。
A.向光性B.全能性C.選擇透過性D.流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是通過細胞工程技術,利用甲、乙兩種植物的各自優(yōu)勢,培育高產耐鹽的雜種植株的實驗流程圖.下列有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過程A所用的酶有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B.誘導B是融合的原生質體,C是耐鹽性狀的幼芽
C.整個實驗過程所依據(jù)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D.若目的植株丟失1條染色體,不能產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則可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芽,以便獲得可育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B.染色質與染色體的相互轉化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體現(xiàn)
C.多利羊產生的過程體現(xiàn)了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D.代謝旺盛的細胞核膜上的核孔數(shù)目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為了調查某河流的水質狀況,某研究小組測定了該河流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并進行了細菌分離等工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水樣中細菌含量.在涂布接種前,隨機取若干滅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檢測培養(yǎng)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然后,將1mL水樣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39、38和37,據(jù)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shù)為3.8×107
(2)該小組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通過灼燒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體逐步稀釋以便獲得單個菌落.
(3)示意圖A和B中,B表示的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培養(yǎng)后得到的結果.

(4)該小組將得到的菌株接種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混勻,一部分進行靜置培養(yǎng),另一部分進行振蕩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振蕩培養(yǎng)的細菌比靜置培養(yǎng)的細菌生長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蕩培養(yǎng)能提高培養(yǎng)液中溶解氧(氧氣)的含量,同時可使菌體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為某家族遺傳系譜圖(甲、乙均為單基因遺傳。渲幸环N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Ⅱ7不攜帶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病為伴X顯性遺傳病
B.乙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C.如果Ⅲ8是女孩,其可能的基因型有三種
D.10兩種致病基因均不攜帶的概率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