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某同學向牛奶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后產(chǎn)生紫色反應,由此可推知牛奶中含有(  )
A.淀粉B.葡萄糖C.脂肪D.蛋白質

分析 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
(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淀粉遇碘液變藍.
(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
(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

解答 解:A、淀粉用碘液鑒定產(chǎn)生藍色,A錯誤;
B、葡萄糖用斐林試劑鑒定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B錯誤;
C、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C錯誤;
D、蛋白質鑒定用雙縮脲試劑鑒定產(chǎn)生紫色反應,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選擇的材料是否合適、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是某實驗室通過小鼠纖維母細胞等獲得單克隆抗體的實驗流程,據(jù)圖回答相關問題:

(1)過程①類似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中的脫分化過程.與纖維母細胞相比,誘導干細胞的全能性較高.過程②中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a是抗原;Z細胞是能產(chǎn)生抗a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3)骨髓瘤細胞和漿細胞融合所依據(jù)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與誘導植物原生質體融合不同的方法是用滅活的病毒誘導.
(4)通過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得到的抗a的單抗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實驗的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是否產(chǎn)生酒精屬無關變量
B.植物細胞在發(fā)生質壁分離時,往往在細胞的角隅處先出現(xiàn)質壁分離
C.對照實驗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只能是單一的,而無關變量是有多個
D.在調查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蚜蟲的種群密度時,常用標記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采用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紫外線照射、灼燒滅菌等幾種方法,可分別殺滅哪些部位的雜菌( 。
A.接種環(huán)、吸管、培養(yǎng)基、接種室B.吸管、接種環(huán)、培養(yǎng)基、接種箱
C.吸管、培養(yǎng)基、接種箱、接種環(huán)D.培養(yǎng)皿、吸管、培養(yǎng)基、雙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
A.豌豆的黃粒與圓粒B.綿羊的黑毛和白毛
C.人的黑發(fā)和卷發(fā)D.鼠的白毛和貓的藍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組織經(jīng)胰蛋白酶消化處理制成細胞懸液,再培養(yǎng)可獲得單層細胞
B.研究中使用的細胞通常培養(yǎng)至10代以內,以保持正常的二倍體核型
C.為防止雜菌污染,生物組織、培養(yǎng)液及培養(yǎng)用具需要進行滅菌處理
D.動物細胞培養(yǎng)是制備單克隆抗體、細胞核移植、胚胎工程等技術的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有關減數(shù)分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
B.在形成有性生殖細胞的過程中發(fā)生
C.染色體復制1次,細胞連續(xù)分裂2次
D.分裂的結果必定是形成4個生殖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回答有關微生物的問題.
牛奶是微生物生長的良好培養(yǎng)基.生鮮牛奶中的微生物情況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狀況,也影響奶制品的運輸和貯藏;牛奶在飲用前都要經(jīng)過巴氏消毒,以殺死有害微生物.
為檢測消毒前后牛奶中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做如圖1所示操作.用無菌吸管從三角燒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釋液至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如此重復3次,將10mL生牛奶稀釋到10-4濃度后,取0.1mL滴在培養(yǎng)基上.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62℃30分鐘,乳酸菌的代謝類型是厭氧異養(yǎng).
(2)將牛奶稀釋液滴加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涂布,(如圖2所示)應選擇的涂布工具是B.該涂布工具最合適的滅菌方法是A.
A.火焰灼燒   B.高溫高壓滅菌   C.酒精擦拭    D.紫外線照射
(3)檢測食品中大腸桿菌數(shù)量,可評價食品是否受到污染.如表培養(yǎng)基配方中,大腸桿菌能夠生長的是①,理由是該培養(yǎng)基為大腸桿菌生長提供了碳源、氮源(和無機鹽). 
 成分及含量(g/L)蛋白胨 酵母膏 葡萄糖 蔗糖 K2HPO4  NaNO3MgSO4 NaCl FeSO4 
 ① 10    
 ②     310.01 
 ③ 10     
(4)從生牛奶取樣培養(yǎng)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種雜菌,從中檢測出大腸桿菌的方法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B.
A.班氏試劑    B.伊紅美藍    C.BTB     D.抗生素
(5)如圖3所示,將大腸桿菌接種至培養(yǎng)基后,在2(填圖中編號)區(qū)域出現(xiàn)了單個菌落,產(chǎn)生每個菌落的最初細菌數(shù)目是1個細菌.據(jù)圖分析,在該培養(yǎng)基上劃線接種時,劃線的順序依次是132(用編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回答下列有關生物變異和進化的問題: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主要流行于非洲瘧疾猖獗的地區(qū).具有一個突變基因的個體(即雜合子)并不表現(xiàn)出相關癥狀,但對瘧疾有較強的抵抗力.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是組成血紅蛋白分子的多肽鏈上發(fā)生了氨基酸的替換,患者出現(xiàn)的癥狀會對身體的器官造成嚴重損害,這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多害少利的特點,瘧疾猖獗的非洲地區(qū)該致病基因的頻率較高,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非洲某地曾發(fā)生火災,之后引入一種外地植物,引入物種的種群基因型頻率變化如下:
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
AA51%57%61%
aa11%17%21%
通過對該物種引入前后種群基因頻率的比較,該物種在引入前后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沒有進化,判斷的依據(jù)是種群基因頻率未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