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人的皮膚燒傷后容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異性免疫機能受損導致的 | |
B. | 種植在膜片上的細胞樣本最好選來自本人的干細胞 | |
C. | 膜片能否將細胞順利“釋放”到傷口與患者自身皮膚愈合,與兩者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 | |
D. | 若采用異體皮膚移植會導致排異反應,主要是由于機體特異性免疫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 |
分析 “我的皮膚”的獲得需要用到細胞培養(yǎng),該技術屬于動物細胞工程,皮膚和黏膜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種植在膜片上的細胞樣本最好選自患者本人,這樣可避免出現(xiàn)免疫排斥反應,糖蛋白與免疫排斥反應的發(fā)生有關.
解答 解:A、皮膚屬于第一道防線,而第一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A正確;
B、根據(jù)題干可知,種植在膜片上的細胞最好選干細胞,因為干細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特定的組織,B正確;
C、細胞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具有識別作用,C正確;
D、排斥反應是發(fā)生細胞免疫,其作用的細胞是效應T細胞,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人體的三道防線、干細胞、器官移植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保定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信息傳遞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理信息都來源于環(huán)境
B.植物都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
C.信息沿食物鏈從低營養(yǎng)級向高營養(yǎng)級傳遞
D.信息可以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1和2中結構含都有DNA | |
B. | 1中產(chǎn)生的一分子CO2擴散出來進入2中被利用,穿過的磷脂雙分子層的層數(shù)為4層 | |
C. | 2與4中都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 | |
D. | 3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是細胞遺傳和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凱里一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在高等植物葉肉細胞中,線粒體和葉綠體是能量轉換的重要細胞器,請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圖一中葉綠體的 ,提取色素使用 。
(2)在圖二乙點所處的狀態(tài)時,可以發(fā)生圖一中的哪些過程?(用圖一中字母表示) 。圖二中乙到丙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3)如果在圖一中突然停止CO2,葉綠體內C3化合物的含量將 。
(4)圖一中的物質A是 。
(5)如果突然提高光照強度,圖二中的乙點 。(“左移”或“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細胞結構 | a | b | c | d |
材料甲 | - | - | - | - |
材料乙 | + | + | + | + |
材料丙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病毒不能繁殖后代 | |
B. | 發(fā)菜是真核生物 | |
C. | 蛋白質、核酸沒有生命 | |
D. |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說人工制造了生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種群密度調查可以監(jiān)測農林害蟲,年齡組成調查可以預測害蟲發(fā)展趨勢 | |
B. | 調查水中小動物一般不用標志重捕法 | |
C. | 適當捕撈成魚,可使魚群年齡組成趨向于增長型 | |
D. | 自然種群數(shù)量維持在K值時,年齡組成屬于衰退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菠菜和藍藻體內都含有①④⑤ | B. | ①~⑤在綠藻體內都存在 | ||
C. | 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顫藻的體內存在 | D. | 大腸桿菌和藍藻共有的是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為能合成糖原 | |
B. | 淀粉和糖原都屬于多糖 | |
C. | 此生物一定是動物,因為能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 | |
D. | 麥芽糖為二糖,葡萄糖為單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