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圖是按順時針方向表示的4種植物細胞的細胞周期,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的b→a→b表示細胞增殖過程的一個細胞周期

B.甲圖的b→a與丙圖的b→a所用的時間可能一樣長

C.從a→b,由于DNA的復制使染色體數目增加一倍

D.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材料最好是選植物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冀州市高二上開學調研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發(fā)射和反射弧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傳出神經,可使效應器產生相同的反應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應器均分布于機體同一組織或器官

C.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雙向的

D.效應器的傳出神經末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冀州市高二上開學調研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來追蹤光合作用的碳原子,這種碳原子的轉移途徑是

A.二氧化碳→葉綠素→ADP

B.二氧化碳→葉綠體→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類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市和平區(qū)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甲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簡圖!啊北硎咎嫉牧鲃臃较颉D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

(1)A→E和D→B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分別是 。

(2)若消耗生產者10000kg,位于最高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kg。

(3)圖乙中,在t1時期種群的年齡組成為 型,在t2時期后,種群數量將 。

(4)在牧業(yè)生產中,為保護優(yōu)良牧草,連年使用同一種化學殺蟲劑,常導致害蟲再度大爆發(fā),其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市和平區(qū)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蝸牛的有條紋(A)對無條紋(a)為顯性。在一個地區(qū)的蝸牛種群內,有條紋(AA)個體占55%,無條紋個體占15%,若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得到F1,則A基因的頻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 )。

A.30%,21% B.30%,42% C.70%,42% D.70%,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市和平區(qū)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描繪的景象,可視為群落的( )

A.物種組成 B.次生演替 C.垂直結構 D.種間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市和平區(qū)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蛋白質含n個氨基酸,由m條肽鏈組成,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蛋白質分子中至少含氧原子n+m個

B.該蛋白質分子中至少含氮原子n個

C.在該蛋白質合成過程中需要轉運RNA的數目為3n個

D.在該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至少失去水分子數為(n—m)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南省長沙市高三上第一次周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甲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圖乙是其碳循環(huán)模式圖,圖丙是其能量金字塔(Ⅰ-IV表示營養(yǎng)級,E1、E2表示能量),圖丁中,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正常范圍,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使之偏離這一范圍的大小,表示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同時具有捕食和競爭關系的動物是

(2)圖乙中的食物鏈是 ,A代表

(3)圖丙中的E2是各營養(yǎng)級生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該能量的散失與圖乙中的 (填序號)有關。位于營養(yǎng)級IV的生物個體數量一般遠遠少于營養(yǎng)級Ⅲ,主要原因是

(4)圖丁中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y越大,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 ;x越大,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高三上起點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廢棄的農田存在一條食物鏈:植物→鼠→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大量捕殺鼬會導致鼠種群因缺乏天敵而呈“J”型增長

B.信息在該條食物鏈上是單向傳遞的

C.廢棄的農田在適宜的條件下演替為森林屬于次生演替

D.鼬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該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