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細胞生物而言,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B.細胞主要通過原癌基因阻止異常增殖
C.衰老細胞呼吸速率減慢且酶活性增強 D.細胞凋亡的發(fā)生是因為基因不再表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上學期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制備根瘤菌DNA時需用纖維素酶處理細胞壁
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編碼區(qū)含有內含子和外顯子
C.大豆種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種,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固氮量與其侵入植物的生長狀況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高三四月份區(qū)調研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AS綜合征是一種由于患兒腦細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導致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號染色體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該基因在人腦細胞中的表達與其來源有關:來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達,來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鄰近的SNRPN基因產生的反義RNA干擾而無法表達(如右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體的核心組分之一,后者可特異性“標記”P53蛋白并使其降解。由此可知AS綜合征患兒腦細胞中P53蛋白積累量較 。檢測P53蛋白的方法是 。細胞內蛋白質降解的另一途徑是通過 (細胞器)來完成的。
(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 ,所以它們的遺傳關系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對絕大多數(shù)AS綜合征患兒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進行測序,相應部分堿基序列如右圖所示。由此判斷絕大多數(shù)AS綜合征的致病機理是:來自 方的UBE3A基因發(fā)生 ,從而導致基因突變發(fā)生。
(3)研究表明,人體非神經(jīng)組織中的來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達,只有在神經(jīng)組織中才會發(fā)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現(xiàn)象,說明該基因的表達具有 性。
(4)動物體細胞中某對同源染色體多出一條的個體稱為“三體”。現(xiàn)產前診斷出一個15號染色體為“三體”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細胞與異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該受精卵可隨機丟失一條15號染色體而完成胚胎發(fā)育,則發(fā)育成AS綜合征患者的幾率是 (不考慮基因突變,請用分數(shù)表示)。
(5)丙種球蛋白缺乏癥(XLA)是一種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療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歲。請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的兩點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惠州市高三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學實驗需要使用某些試劑處理,某同學對有關實驗做了如下歸納,其中正確的是
實驗 | 內容 | 試劑 | 處理目的 |
① | 觀察花生子葉細胞的脂肪顆粒 | 體積分數(shù)50%酒精溶液 | 洗浮色 |
② | 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質量分數(shù)8%鹽酸 | 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 |
③ | 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 | 甲基綠 | 對線粒體進行染色 |
④ |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 | 質量分數(shù)10%NaOH溶液 | 堿性環(huán)境,便于酵母菌細胞呼吸 |
⑤ | 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 質量分數(shù)15%鹽酸、體積分數(shù)95%酒精 | 洗去多余醋酸洋紅溶液,便于觀察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高三3月能力測試(二)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8分)運動神經(jīng)中樞中的多巴胺神經(jīng)元損傷或死亡會導致帕金森病的發(fā)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經(jīng)元細胞的損傷或死亡程度。研究者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機體免疫有關,并進行了實驗探究。
(1)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免疫應答)包括____________和體液免疫。后者主要是通過_________分泌抗體而發(fā)揮免疫功能。
(2)研究發(fā)現(xiàn),效應T細胞表面的CD8受體與其發(fā)揮正常免疫功能有關,MPTP可誘導正常小鼠產生帕金森病。給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鹽水10天后,分別測定兩組小鼠神經(jīng)元多巴胺含量,結果如下圖所示。據(jù)圖可知,注射MPTP可導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________,推測MPTP可能導致多巴胺神經(jīng)元細胞_____________。與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變化相比較,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變化是____________,據(jù)此推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假設,帕金森病患者體液免疫產生的自身抗體(針對機體自身蛋白質的抗體)也可能導致帕金森病加重。為此,研究者進行了如下體外實驗。
注射生理鹽水的正常小鼠血清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 | |
注射生理鹽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經(jīng)元表面蛋白 | - | +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經(jīng)元表面蛋白 | - | + |
注:“+”表示出現(xiàn)抗原抗體反應,“-”表示不出現(xiàn)抗原抗體反應。
依據(jù)實驗結果可知,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經(jīng)元表面蛋白________(“發(fā)生了”或“沒有發(fā)生”)改變,注射MPTP可使正常小鼠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體,由此推測,帕金森病小鼠的抗體_______(填“會”或“不會”)導致帕金森病加重。
(4)依據(jù)上述實驗結果判斷,下列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中,與帕金森病最相似的是____。
a.花粉過敏 b.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艾滋病
(5)綜合上述結果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免疫應答可能導致反射弧結構中的運動神經(jīng)中樞受到一定程度破壞,導致病人出現(xiàn)運動障礙等癥狀,這說明帕金森病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jié)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ㄍ钅习诵#└呷谌温(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胚胎干細胞由于全能性高且在體外培養(yǎng)時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是胚胎工程生產和研究中常用的材料。但由于細胞在連續(xù)的分裂過程中,DNA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復制,可能出現(xiàn)許多復制錯誤,導致DNA出現(xiàn)損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體外培養(yǎng)的胚胎干細胞中可能存在DNA修復機制
B.細胞分化是由于DNA損傷導致遺傳信息改變引起的
C.頂體反應和透明帶反應是防止多精入卵的兩道屏障
D.從輸卵管中沖取的卵子不能直接與獲能的精子受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結果顯示:在離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除特殊說明外每空1分,共7分)
(1)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大的誤差,請你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
a.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
b.在實驗中,如果混合培養(yǎng)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是否是誤差的來源呢? ___,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設計一個方法,來大量制備用32P標記的噬菌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與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的是 ( )
A.卵原細胞先進行減數(shù)分裂,再通過變形形成成熟卵細胞
B.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
C.初級卵母細胞和次級卵母細胞都進行不均等的細胞質分裂
D.減數(shù)分裂結束后,卵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只有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jié)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20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現(xiàn)有一蛋白質分子由3條多肽鏈組成,共有肽鍵97個,此蛋白質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A. 11054 B. 13044 C. 10816 D. 128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