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生理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的是( 。
A.植物根的向地性B.扦插枝條的生根C.植物莖的背地性D.無籽果實的形成

分析 生長素生理作用:促進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的發(fā)育;特點:具有雙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雙重作用體現(xiàn)在根的向地性、頂端優(yōu)勢.

解答 解:A、根的向地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比遠地側濃度高,根對生長素敏感,所以近地側生長較遠地側慢,遠地側生長素濃度低,生長快,體現(xiàn)了既促進又抑制的特點即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A正確;
B、扦插的枝條生根體現(xiàn)了生長素促進生根的作用,不能體現(xiàn)兩重性,B錯誤;
C、莖的背地性是指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促進近地側生長快,而表現(xiàn)為背地生長,只體現(xiàn)促進作用,C錯誤;
D、培育無子番茄是利用生長素能促進果實發(fā)育的生理功能,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生長素生理作用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生物興趣小組對某湖泊及周邊濕地范圍內的某種鳥持續(xù)調查,其種群增長速率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年份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
增長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
A.鳥類的種群密度適合用樣方法調查,然后計算增長速率
B.2002~2014年間,該種群增長始終呈“J”型增長
C.2012~2014年間,該種群的年齡結構表現(xiàn)為衰退型
D.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該種群的K值約為2008年時種群數(shù)量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為研究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去葉對單株和群體產量的影響,研究者選取開花后3天的植株進行處理,從頂部去除不同數(shù)量葉片,每隔13天測定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單株產量),同時在一定面積的樣方中測定群體光合速率(代表群體產量).結果如圖.(備注:穗位葉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長狀況直接影響玉米籽粒中有機物的積累量.)

(1)葉綠素分布于組成葉綠體基粒的類囊體(或:囊狀結構)薄膜上,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和[H]將直接參與暗反應階段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過程,進而形成有機物.
(2)由圖1可知,去葉13天測定時,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隨著去葉程度的增強(或:去葉數(shù)量的增多)而增大.本實驗中,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始終高于空白對照組的處理為去除2片葉.
(3)由圖2可知,隨頂部去除葉片數(shù)量增加,單株的光合速率持續(xù)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葉獲得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更充足.
(4)綜合上述結果可推測,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適度去除頂部葉片,可使玉米單株光合速率和群體光合速率增長趨勢一致(均增長).
(5)為確認穗位葉的光合產物是否向遮光葉片運輸而導致減產,可進一步設計實驗:對玉米植株頂部2片葉遮光處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葉,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實驗時向包住穗位葉的透明袋中通入14CO2(或帶有放射性標記的CO2),其他生長條件適宜,一段時間后檢測頂部2片遮光葉片是否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是有關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分裂信息.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的A1-B1段DNA加倍的原因是DNA復制,C1-D1的過程中DNA減半的原因是著絲粒一分為二,圖4對應圖1的B1-C1區(qū)段.
(2)圖2曲線中沒有同源染色體,但有染色單體的時期是C2-D2區(qū)段,圖5對應圖2的E2-F2區(qū)段.
(3)圖3所示的細胞有0個染色單體0個四分體.若染色體①上含A基因,則染色體④上含A或a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為一對雌雄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圖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體,基因A、a分別控制紅眼、白眼,基因D、d分別控制長翅、殘翅.請據(jù)圖回答:
(1)依據(jù)圖中所示,果蠅體細胞中共有4對對染色體.果蠅基因組計劃要測5條染色體
(2)圖中雄果蠅的基因型可寫成DdXaY,該果蠅經減數(shù)分裂可以產生4種種配子.
(3)若這一對雌雄果蠅交配,F(xiàn)1中的白眼殘翅果蠅的基因型是ddXaXa或ddXaY;若僅考慮果蠅的翅型遺傳,則F1長翅果蠅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已知果蠅翅膀后端邊緣的缺刻性狀是由染色體上某個DNA片段缺失所致,在果蠅群體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個體.用缺刻翅紅眼雌蠅(沒有白眼基因)與正常翅白眼雄蠅雜交,F(xiàn)1出現(xiàn)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蠅且雌雄比為2:1.以下分析錯誤( 。
A.決定缺刻翅性狀的DNA片段缺失可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
B.果蠅的白眼和缺刻翅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的缺失片段上
C.F1缺刻翅白眼雌蠅的X染色體一條片段缺失,另一條帶有白眼基因
D.F1雌雄比為2:1的原因是含缺失DNA片段染色體的雌配子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1)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做了如下實驗:將大腸桿菌放在含15NH4Cl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幾代,其DNA由于15N的加入,而比普通大腸桿菌的DNA重1%,再將含15N的DNA大腸桿菌移到含14NH4Cl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一代,其DNA的質量為中間類型.如果再繼續(xù)繁殖一代,結果出現(xiàn)兩種質量的DNA,即中間型和輕型.提取所有這些不同質量的DNA分子放在離心機內離心3個小時,結果,這些DNA在試管內分成三條帶.如圖請分析說明:

①a帶的DNA是B,b帶的DNA是C.
A.兩條單鏈都含15N  B.兩條單鏈都含14N  C.一條單鏈含15N,另一條單鏈含14N
②以上實驗證明了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
(2)某科學家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別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下表所示的標記.
噬菌體(T2)成分細菌(大腸桿菌)成分
核苷酸標記32P31P
氨基酸32S標記35S
此實驗得出的結果是子噬菌體與母噬菌體的外形和侵染特性均相同,請分析完成:
①子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和標記32P.
②子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標記35S.
③此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表示生物體內某些有機物的組成關系及功能關系,其中D是RNA,C、E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是主要的遺傳物質,A、B是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真核生物體內的A物質有8種,B物質在生物體內約有20種.
(2)真核細胞內C存在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
(3)C與E相比特有的元素是P.
(4)蛋白質分子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圖示中E表示蛋白質,在生物體內其種類繁多并具有重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結構簡圖,據(jù)圖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稱是三肽,形成該化合物的生物化學反應叫做脫水縮合,圖中④的名稱是肽鍵,形成該化合物時共生成的水分子2個.
(2)組成這類化合物的基本單位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