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赤霉素是一種在來源和功能上類似于生長素的植物激素.圖(一)是大麥種子發(fā)芽時所測定的胚中赤霉素量和糊粉層中淀粉酶量的示意圖.圖(二)是大麥種子的縱剖面放大圖.圖(三)是某學生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可能結果請根據(jù)圖(一)提出實驗假設.為證明實驗假設的正確性,請從圖(二)選擇實驗材料部位(X或Y)填入表格,并說明本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各是什么.從圖(三)中選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最可能結果.
(1)實驗假設:
 

(2)實驗步驟:
使用的實驗材料 實驗自變量 實驗因變量 預期結果
1.實驗組
2.對照組
考點:植物激素的作用
專題:
分析:在實驗中,自變量是由實驗者操縱、掌握的變量.因變量是因為自變量的變化而產生的現(xiàn)象變化或結果. 因此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相互依存的,沒有自變量就無所謂因變量,沒有因變量也無所謂自變量.即自變量是“原因”,而因變量就是“結果”.
解答: 解:(1)圖(三)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可能結果,根據(jù)圖(一)可提出實驗假設:大麥的種子在發(fā)芽時,赤霉素引起糊粉層中淀粉酶的生成.
(2)該實驗是探究赤霉素是否會引起糊粉層中淀粉酶的生成,因此該實驗的自變量是赤霉素,因變量是赤霉素引起糊粉層中淀粉酶的生成量.若赤霉素能引起糊粉層中淀粉酶的生成,則如圖d3,若赤霉素不能引起糊粉層中淀粉酶的生成,則如圖D4.
故答案為:(1).大麥的種子在發(fā)芽時,赤霉素引起糊粉層中淀粉酶的生成
(2).實驗步驟
使用的實驗材料
(1分)
實驗自變量
(2分)
實驗因變量
(1分)
預計結果
(2分)
1.實驗組 X 赤霉素溶液 糊粉層中淀粉酶含量 d3
2.對照組 X 清水 糊粉層中淀粉酶含量 d4
點評:本題結合實驗過程圖,考查植物激素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有氧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B、氧氣參與連續(xù)氧化的全過程
C、該過程產生的水能滿足生命活動所需
D、光合作用為該過程的可逆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觀察自制淡水生物裝片時,結合所學的知識繪圖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如圖是
 
細胞,判斷的依據(jù)是
 

(2)圖中含有DNA的結構是
 
(填標號).
(3)圖中具有單層膜的細胞結構是
 
(填標號),圖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4)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是圖中的
 

(5)科學家在研究豚鼠胰臟腺泡細胞分泌物形成過程時發(fā)現(xiàn),分泌蛋合成之后是按照
 
的方向運輸?shù)模?/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據(jù)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型會導致生物的死亡.下面是對某種鼠的黃毛與非黃毛這一對相對性狀(用字母A與a表示)的觀察結果:黃毛鼠之間交配產生的后代中黃毛鼠與非黃毛鼠的比例為2:1.凡是黃毛鼠與非黃毛鼠交配,其后代中黃毛鼠與非黃毛鼠的比例總是1:1.非黃毛鼠之間交配產生的后代總是非黃毛鼠.請據(jù)此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隱性性狀是
 
,判斷依據(jù)是
 

(2)凡是黃毛鼠與非黃毛鼠交配,其后代中黃毛鼠與非黃毛鼠的比例總是1:1,那么親本黃毛鼠的基因型是
 
.為什么?
 

(3)為什么黃毛鼠之間交配產生的后代中黃毛鼠與非黃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做了兩項專題研究.請根據(jù)有關信息和原理回答問題:
(1)小組對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種生態(tài)因素進行了認真考察.下面是有關的考察內容和相關建議:
①調整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使能量更多地流向農作物.農民具體有哪些措施
 

②某同學通過分析蛇的食性,繪制了如圖1食物關系:
假如一條1kg的蛇,
4
5
的食物來自鼠,
1
5
的食物來自蛙.按能量流動的最高效率計算,此蛇間接消耗的植物
 
kg.
③收獲季節(jié),不少農民在田里焚燒作物秸稈.針對這一現(xiàn)象,該小組的同學向有關部門建議,利用秸稈生產“再生纖維共混膜”,替代塑料地膜.這種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④某農民因不慎使用了假化肥導致農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組的同學對農田中的植物數(shù)量進行了統(tǒng)計并畫出了如圖2的曲線.請在圖中畫出該農田中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在數(shù)量上的變化趨勢,并注明各曲線的名稱.

(2)他們調查發(fā)現(xiàn),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兩個突出問題:鼠害嚴重,蟲害頻繁.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①調查小組要查明上述兩個問題,采取的調查方法應是:
 

②有人嘗試“引蛇滅鼠”,取得較好的效果,這種方法突出的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根據(jù)所學知識及圖示回答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問題.

(1)圖甲為人體內肝細胞及其內環(huán)境示意圖.箭頭所示方向為血流方向.請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組成人體內環(huán)境各成分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
 
.圖中的a、b、c 處CO2濃度大小的關系是
 

(2)表為人體內幾種不同體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shù)據(jù),則①②③④中與甲圖中a和c相對應的序號分別是
 
,做出此判斷的依據(jù)是
 

成分(mmol/L) Na+ K+ Ca+ Mg+ Cl- 有機酸 蛋白質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馬拉松長跑是一項超強體育運動,需要運動員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運動員出發(fā)后心跳加快;出發(fā)后體溫逐漸升高,但一段時間后在較高水平維持相對穩(wěn)定;途中運動員會大量出汗,故應及時補充水分.
(3)使馬拉松運動員出發(fā)后心跳加快的激素主要是
 
.出發(fā)后體溫逐漸升高,一段時間后體溫在較高水平維持相對穩(wěn)定,這是
 
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寫出此時體內溫度調節(jié)的主要反射弧是
 

(4)途中運動員通過大量出汗增加散熱量的同時,也會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故應通過主動飲水來增加體內含水量.請寫出與此同時人體內通過減少失水量來維持水平衡的調節(jié)過程:
 

(5)圖乙表示馬拉松運動員脂肪細胞中甘油三酯的代謝途徑,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有
 

A.馬拉松運動過程中,④、⑤代謝途徑減弱,②、③代謝途徑加強
B.馬拉松運動過程中途徑⑦的甘油經血液循環(huán)送至肝細胞轉變成丙酮酸參與糖代謝供能
C.馬拉松運動過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促進代謝途徑②和③
D.一般情況下餐后途徑⑦的甘油三酯主要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攜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1是光合作用過程模式圖,字母表示相應物質,數(shù)字表示生理過程,羅馬數(shù)字表示結構部位,據(jù)圖回答:

(1)寫出編號的名稱:B
 
   D
 
 

(2)從Ⅴ處至Ⅲ處,跨膜運輸方式是
 

(3)Ⅰ、Ⅱ是色素蛋白系統(tǒng),據(jù)圖1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各選項對Ⅰ、Ⅱ色素蛋白系統(tǒng)功能的闡述,正確的有
 
(多選)
A.兩種色素蛋白系統(tǒng)含有葉綠素A分子             
B.兩種色素蛋白系統(tǒng)均含酶
C.兩種色素蛋白體系統(tǒng)的功能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D.兩種色素蛋白系統(tǒng)能運輸C6
某活動小組的同學研究A和B兩個植物物種對溫度及CO2濃度的反應,其實驗如下:
實驗一:在30℃條件下測得A、B葉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作為對照.
將A、B葉片置于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測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再求得與30℃對照數(shù)據(jù)相比的百分率,結果如圖2所示.
實驗二:將A葉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內,給以適宜光照,在不同CO2濃度下測定光合作用效率,結果如圖3所示.
(4)在測定光合作用速率時,影響測試結果的無關變量主要有
 
(舉兩例).測定呼吸作用速率時應注意的環(huán)境條件是
 

(5)據(jù)圖2分析、判斷:物種A的呼吸作用速率超出溫度
 
℃時便開始下降.植物B有機物積累量最多的溫度約為
 
℃.
(6)據(jù)圖3回答:當小室CO2濃度是大氣濃度35%時,若利用的CO2全部轉化為葡萄糖,A植物每平方米葉、每分鐘合成葡萄糖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豌豆種皮灰色(G)對白色(g)為顯性,現(xiàn)有基因型為GG和gg的兩種豌豆雜交得Fl,將F1連續(xù)種植(自交,無選擇)得F3.則F3植株所結種子種皮顏色的分離比是( 。
A、3﹕lB、4﹕1
C、5﹕1D、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學習的機制和感覺記憶的生理基礎是(  )
①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②非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③新突觸的不斷形成
④神經元活動的后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