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下列與酶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酶能提供反應所需的能量,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催化化學反應
B.所有的酶都是在核糖體上形成的
C.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只要有相應的底物,酶就能催化反應快速進行
E.只要有相應的底物,酶就能催化反應快速進行

分析 1、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極少數(shù)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
3、酶促反應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
(1)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異常(插入外來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皺粒.b.白化。豪野彼崦富虍惓!鄙倮野彼崦浮萍s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白化。
(2)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例如:a.鐮刀型細胞貧血癥:血紅蛋白基因突變→血紅蛋白結構異常→紅細胞呈鐮刀狀.b.囊性纖維。篊FTR基因缺失3個堿基→CFTR蛋白結構異常→功能異常.

解答 解:A、酶不能提供反應所需的能量,但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催化化學反應,A錯誤;
B、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和RNA,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形成的,而RNA在細胞核中合成,B錯誤;
C、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的部分性狀,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C正確;
D、酶與相應底物結合,在適宜條件下,才能催化反應快速進行,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和酶作用機理的知識,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要求考生識記酶的概念,識記酶的作用于機理,掌握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之間的關系,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二下學期周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表示人體內化學物質傳輸信息的3種方式,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神經(jīng)2質的傳遞方式是圖 。細胞合成的神經(jīng)遞質,經(jīng)過 加工,形成突觸小泡,釋放到突觸間隙,該過程依賴于細胞膜的 性。神經(jīng)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反應,受體的化學本質是。

(2)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特點是 原因是

(3)性激素的傳輸方式是圖 。性激素分泌過多時會抑制 的分泌活動,這種調節(jié)方式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的研究順序正確的是( 。
A.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生物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B.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生物體→種群→群落→生物圈→生態(tài)系統(tǒng)
C.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種群→生物體→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D.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系統(tǒng)→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時氣溫和相對濕度對A品種小麥光合作用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將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A品種小麥植株分為5組,1組在田間生長作為對照組,另4組在人工氣候室中生長作為實驗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濃度等條件與對照組相同,與中午12:30測定各組葉片的光合速率,各組實驗處理及結果如表所示:

對照組實驗組一實驗組二實驗組三實驗組四
實驗處理溫度/℃3636363125
相對濕度/%1727525252
實驗結果光合速率/
(mg•CO2•dm-2•h-1
11.115.122.123.720.7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本實驗結果,可以推測中午時對小麥光合速率影響較大的環(huán)境因素是相對濕度,依據(jù)是相同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改變時,光合速率變化較大;并可推測,增加(填“增加”或“降低”)麥田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可降低小麥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實驗組中,若適當提高第四組的環(huán)境溫度能提高小麥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該實驗組的環(huán)境溫度未達到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
(3)小麥葉片氣孔開放時,CO2進入葉肉細胞的過程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載體蛋白,
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4)在25℃的條件下,該興趣小組將天竺葵置于不同光照強度及是否施肥的條件下培養(yǎng).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30℃).請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
①C點條件下限制該植物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或土壤含水量.
②與D點相比,B點條件下限制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光照強度.
③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條件下施肥效果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環(huán)境條件
B.核酸是儲存遺傳信息、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纖維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多糖、蛋白質、核酸等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有機物提取與檢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蘇丹Ⅲ只能檢測動物細胞中的油脂
B.可溶性糖都可以用斐林試劑檢測
C.DNA分子易溶于冷卻的95%的乙醇中
D.可溶性蛋白質可在常溫下用雙縮脲試劑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是某細胞結構模式圖,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該甲、乙兩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甲,屬于真核細胞的是乙.判斷的主要依據(jù)是甲無成形的細胞核,而乙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果蠅灰體對黑體為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員讓一群灰體果蠅自由交配,產生的 F1 中灰體:黑體=35:1,則親代灰體果蠅中純合子的比例是(  )
A.$\frac{1}{2}$B.$\frac{2}{3}$C.$\frac{3}{4}$D.$\frac{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 。
A.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能反映生物進化的方向
B.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產生具有抗藥性的突變個體
C.自然選擇對種群的有利基因進行選擇,且決定新基因的產生
D.在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的前提下,種群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