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15626  115634  115640  115644  115650  115652  115656  115662  115664  115670  115676  115680  115682  115686  115692  115694  115700  115704  115706  115710  115712  115716  115718  115720  115721  115722  115724  115725  115726  115728  115730  115734  115736  115740  115742  115746  115752  115754  115760  115764  115766  115770  115776  115782  115784  115790  115794  115796  115802  115806  115812  115820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哪類化合物中含有磷(P)元素( 。
A.淀粉B.核苷酸C.油脂D.丙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現(xiàn)有G、H、Q、W、X五個有親緣關(guān)系的物種,它們的進化歷程及親緣關(guān)系如圖所示.
(1)圖中五個物種中,基因庫相似程度最高的兩個物種最可能是X、Q.
(2)由共同祖先進化形成上述五個不同物種的外部因素是自然選擇、隔離.
(3)H、W兩種物種都生活在海洋中,體形都為紡錘形的事實能夠說明自然選擇是定向的(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是定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guān)于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自然界中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客觀上促進了被捕食者種群的發(fā)展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D.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自然界中,一種生物某一基因及突變基因決定的蛋白質(zhì)中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颍壕彼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1:精氨酸  苯丙氨酸  蘇氨酸  酪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2: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3: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根據(jù)上述氨基酸的序列,可以確定這3種突變(DNA分子的改變)最可能是( 。
A.突變基因1和2為一對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3為一對堿基的缺失
B.突變基因1為一對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2和3為一對堿基的增添
C.突變基因2和3為一對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為一對堿基的缺失
D.突變基因2為一對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和3為一對堿基的增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為真核細胞中某過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過程的模板是脫氧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種游離的氨基酸
B.圖中表示4個mRNA分子正在合成
C.多個核糖體共同完成一條多肽鏈的翻譯
D.①的合成主要在真核細胞的細胞核,⑥形成與核仁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有關(guān)“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的實驗,錯誤的是( 。
A.實驗中要用卡諾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
B.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和醋酸洋紅染液均可使染色體著色
C.用卡諾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沖洗2次再制作裝片
D.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按照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chǎn)生了生殖隔離
B.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
C.自然選擇的實質(zhì)是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D.物種的形成都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為獲得純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二倍體),采用了圖所示的方法:圖中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據(jù)圖分析錯誤的是( 。
A.過程①的自交代數(shù)越多,純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過程②可以取F1中任一植株的適宜花藥作培養(yǎng)材料
C.經(jīng)③處理后獲得的植株中符合生產(chǎn)要求的約占$\frac{1}{4}$
D.經(jīng)③處理獲得的是由染色體加倍而成的多倍體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某雄性動物基因型為AaBbCc(三對基因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的四分體時期,一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上含A、a基因的部位發(fā)生了交叉互換.該細胞以后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精子類型有( 。
A.4種B.2種C.1種D.8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豌豆是遺傳學研究常用的實驗材料.請分析回答:
(1)選用豌豆作為遺傳研究的材料,易于成功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植物,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至少寫出兩點).孟德爾利用豌豆圓形種子的植株和皺縮種子的植株進行雜交,F(xiàn)1自交得到的F2中圓形和皺縮種子之比大約為3:1.F2出現(xiàn)3:1性狀分離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且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若F2植株全部自交,預測收獲的圓形和皺縮種子的比例約為5:3.
(2)研究發(fā)現(xiàn),皺縮種子在發(fā)育過程中缺乏一種合成淀粉所需的酶,導致細胞內(nèi)淀粉含量降低,種子因成熟過程中水分缺乏而表現(xiàn)為皺縮.由此說明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產(chǎn)生的一種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學物質(zhì).決定產(chǎn)生豌豆素的基因A對a為顯性.當基因B存在時,豌豆素的產(chǎn)生受到抑制.已知A和a、B和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xiàn)用兩個不能產(chǎn)生豌豆素的純種(品系甲、品系乙)和野生型豌豆(AAbb)進行如下兩組實驗:
親本中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為鑒別Ⅱ組F2中不能產(chǎn)生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可取該豌豆進行自交,若后代全為不能產(chǎn)生豌豆素的植株,則其基因型為AABB.如果用品系甲和品系乙進行雜交,F(xiàn)1不能(填“能”或“不能”)產(chǎn)生豌豆素,F(xiàn)2中能產(chǎn)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比例約為$\frac{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