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6420  116428  116434  116438  116444  116446  116450  116456  116458  116464  116470  116474  116476  116480  116486  116488  116494  116498  116500  116504  116506  116510  116512  116514  116515  116516  116518  116519  116520  116522  116524  116528  116530  116534  116536  116540  116546  116548  116554  116558  116560  116564  116570  116576  116578  116584  116588  116590  116596  116600  116606  116614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細胞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載體蛋白是鑲在細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質(zhì)
B.細胞膜內(nèi)外兩側(cè)結(jié)合的蛋白質(zhì)種類有差異
C.細胞膜上的受體是細胞間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D.磷脂分子排成兩層,親水極向內(nèi),疏水極向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細胞均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B.施萊登和胡克是細胞學說主要建立者
C.細胞學說認為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D.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生物體結(jié)構的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1~3分別表示水稻生理活動過程圖解、有關生理活動實驗測定裝置及測定數(shù)據(jù)圖解.緩沖液的作用是維持密閉裝置內(nèi)的CO2濃度不變,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必需是在光照等條件下此兩個生理活動才可同時進行.①-④過程中,能為該細胞合成蛋白質(zhì)供能的過程是③④.
(2)在適宜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向圖2所示的密閉透明玻璃裝置通入14CO2. 當反應進行到0.5s時,14C出現(xiàn)在C3中;反應進行到5s時,14C出現(xiàn)在(CH2O).該實驗是通過控制反應時間(條件)來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轉(zhuǎn)移路徑,用到的實驗方法為同位素標記法.
(3)將圖2所示的裝置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下,測定夏季一晝夜(零點開始)小室內(nèi)水稻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得到如圖3所示曲線,該曲線表示的含義是一天中光照強度和溫度對光合作用影響的曲線.觀察裝置中液滴的位置,c點時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左側(c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真核生物DNA復制和基因表達的過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多起點、雙向的DNA復制可以大大提高復制的效率
B.因為核膜的存在使核基因轉(zhuǎn)錄和翻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進行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jié)合位點分別在DNA和RNA上
D.在細胞周期中,mRNA的種類和含量均不斷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的腸道病毒EV71 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如圖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腸道內(nèi)增殖的示意圖.

據(jù)圖分析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腸道病毒EV71必需要在宿主細胞內(nèi)才能完成增殖過程
B.圖中物質(zhì)M 的合成場所和原料都是來自是宿主細胞
C.組成子代病毒的核酸是以病毒的+RNA為模板復制合成的
D.病毒增殖過程中的①、②和翻譯過程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關于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種tRNA可以攜帶多種氨基酸
B.反密碼子是位于mRNA上相鄰的三個堿基
C.原核細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都含有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表所列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一個固定容積的培養(yǎng)瓶中某種細菌種群數(shù)量在25小時內(nèi)的變化情況.請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小時)0510152025
細菌數(shù)量(個)75090004400035000110006000
(1)在5-10小時時間段中細菌數(shù)量有最大種群增長率,其增長速率為7000個/小時.
(2)在最后三個時間段內(nèi)細菌數(shù)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到固定容器的限制,細菌大量繁殖,為爭奪生存條件而發(fā)生的種內(nèi)斗爭激烈,導致最后三個階段內(nèi)細菌數(shù)量下降.(其它如pH改變,有害代謝產(chǎn)物積累導致生存斗爭更加激烈等).
(3)如果要使細菌呈“J”型增長,理論上需要的條件是滿足該細菌生存所需足夠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持續(xù)恒定而適宜的溫度,足夠的空間等..
(4)在實際的發(fā)酵生產(chǎn)中,為了獲得更多的產(chǎn)物,應該采取的措施是進行連續(xù)培養(yǎng),控制好溫度、pH、溶氧量等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表示某鼠遷入新的環(huán)境后增長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1)如圖中能反映鼠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是B

(2)該鼠在t2時期后,種群數(shù)量不再增長的主要原因可能有種內(nèi)斗爭加劇、捕食者數(shù)量增加,
(3)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最可能為增長型,判斷的根據(jù)是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假如某食物網(wǎng)中有一種大型雜食性的海洋魚類,它的食物有$\frac{1}{2}$來自海洋植物,$\frac{1}{4}$來自草食性魚類,$\frac{1}{4}$來自以草食性魚類為食的小型肉食性魚類.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此食物網(wǎng)中包括三條食物鏈
B.這條雜食性魚與小型肉食性魚有競爭關系
C.經(jīng)測定此食物網(wǎng)的四種生物體內(nèi)DDT濃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從理論上計算,雜食性魚每增加1千克體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時,種群呈“J”型增長
B.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時,種群呈“S”型增長
C.當年幼個體少于老年個體時,種群屬于增長型
D.當年幼個體少于老年個體時,種群屬于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