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3237  143245  143251  143255  143261  143263  143267  143273  143275  143281  143287  143291  143293  143297  143303  143305  143311  143315  143317  143321  143323  143327  143329  143331  143332  143333  143335  143336  143337  143339  143341  143345  143347  143351  143353  143357  143363  143365  143371  143375  143377  143381  143387  143393  143395  143401  143405  143407  143413  143417  143423  143431  170175 

科目: 來源:2016-2017學年吉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 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制作食品,歷史悠久、惠及民生。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讓豆腐上長出_______→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用鹽腌制時,應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鹵湯時,要使鹵湯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__%左右。

(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蔬菜在腌制過程中,會產(chǎn)生亞硝酸鹽。在________________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_________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估算出的亞硝酸鹽含量如圖曲線所示,據(jù)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2017學年吉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 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牛奶是微生物培養(yǎng)的良好培養(yǎng)基,牛奶在飲前都要經(jīng)過巴氏消毒,以殺死有害微生物,為檢測消毒前后牛奶中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做如圖所示操作。用無菌吸管從錐形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釋液至盛有9 mL無菌水的試管中,混合均勻,如此再重復2次。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這種方法對生鮮牛奶進行消毒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最終的牛奶稀釋液0.1 mL滴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涂布,應選擇的涂布工具是圖中的____________。

(3)圖中所示方法為稀釋培養(yǎng)法,理想情況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可在培養(yǎng)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該方法培養(yǎng)設置了3個培養(yǎng)皿,菌落數(shù)分別為35個、33個、34個,則可以推測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細菌數(shù)為__________個,運用這種方法統(tǒng)計的結果往往較實際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絕大部分細菌被殺死,若繼續(xù)用該方法檢測消毒后的牛奶中細菌的數(shù)量,則在操作步驟上應做什么改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2017學年吉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 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富集培養(yǎng)是微生物學中強有力的技術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間生命活動特點的不同,制定環(huán)境條件,使僅適應該條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長,從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人們能夠更容易地從自然界中分離得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條件可根據(jù)所需分離的微生物的特點,從物理、化學、生物及綜合多個方面進行選擇,如溫度、pH、紫外線、高壓、光照、氧氣、營養(yǎng)等許多方面。下圖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從土壤中分離能降解酚類化合物對羥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實驗過程。

(1)本實驗所需培養(yǎng)基為_______________,碳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重復培養(yǎng)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_________的微生物。

(5)⑥為__________組,⑦為_______組,設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⑤→⑥采用___________法接種到⑥的培養(yǎng)基中,在操作過程中為防止污染應注意的事項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體組成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控制不同蛋白質合成的基因中各種堿基的含量可能相同

B. 正常人體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基因也可能是RNA片段

C. 肝臟細胞與神經(jīng)細胞中的RNA和蛋白質不完全相同

D. 某些物質出入細胞需要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教材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雙縮脲試劑與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過程需要水浴加熱

B. 探究pH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反應速率是自變量

C. 為了更好地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應分別使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

D. 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時,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將顯微鏡視野調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正確的是

A. 胰島素的分泌伴隨著ADP的減少

B. 低溫影響細胞吸收小分子或離子的過程

C. 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主動運輸

D. Na+進出突觸后膜的跨膜方式均為協(xié)助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yōu)橹鳎⒖梢鸲嗥鞴贀p害的一種疾病。如圖為HBV引發(fā)機體免疫效應的部分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乙肝病毒進入肝細胞造成肝損傷,主要誘發(fā)機體非特異性免疫

B. 細胞⑤可使被HBV入侵的肝細胞發(fā)生細胞凋亡

C. HBV再次侵入人體時,主要是漿細胞參與免疫調節(jié)

D. HBV的增殖需要宿主細胞提供氨基酸和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遺傳信息流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個tRNA分子中有若干個反密碼子

B. 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存在于RNA上

C. 真核生物核基因轉錄出的mRNA必須通過核孔后才能翻譯

D. 真核生物的mRNA上堿基改變肽鏈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植物細胞的核糖體上能合成生長素和乙烯

B. 生長素和赤霉素均可促進細胞伸長,并都具有兩重性

C.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通過調控植物細胞的基因表達調控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D. 用適宜濃度秋水仙素和生長素類似物處理二倍體植物幼苗,均可使染色體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試卷(一)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了探究在晴天、陰天條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的變化,某科學小組做了相關實驗,其實驗結果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顯示,10:00-12:00 時,該植物在晴天條件下進光合速率逐漸下降,主要原因是系統(tǒng)導度_________,進而影響了_________的合成。

(2)分析陰天曲線可知,14:00—16:00時,該植物氣孔導度略有上升,凈光合速率_________,其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實驗結果分析推測,該植物比較適宜栽種于光線較_________的環(huán)境中。

(4)若實驗時停止向植物提供水分,植物出現(xiàn)輕度萎蔫,光合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