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罪魁禍首”。如圖是幽門螺桿菌結構模式圖。請回答:
(1)幽門螺桿菌與酵母菌比較,二者共有的結構是________(填序號);二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幽門螺桿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倫和馬歇爾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慢性胃炎活體標本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某種細菌,而且這種細菌總是出現(xiàn)在慢性胃炎標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竇粘膜則無這種細菌。他們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關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設。該假設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進一步探究幽門螺桿菌生長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培養(yǎng)該菌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在某種細菌(簡稱W菌)的周圍,該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他們把W菌接種在專門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除去W菌,在此培養(yǎng)基上再培養(yǎng)幽門螺桿菌,結果是幽門螺桿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長繁殖。
①據(jù)材料分析,研究小組的同學對“造成W菌周圍的幽門螺桿菌不能生長繁殖”的原因的最可能假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試參照上述材料設計實驗驗證①中的假設。
A.方法步驟:
a.制備培養(yǎng)基:取兩個培養(yǎng)皿,按相同的營養(yǎng)成分配制成甲、乙兩個培養(yǎng)基。
b.設置對照: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接種幽門螺桿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培養(yǎng)觀察: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體細胞中的兩對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這兩對基因分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從理論上說,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甲、乙植株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況下,甲植株中基因A與a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細胞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與此說法不符的是( )
A.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在細胞內或在細胞的參與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細胞形態(tài)的單細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D.動植物細胞以及微生物細胞的結構、功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學生為了驗證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組實驗:取甲、乙兩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 mL),甲試管內又加入2 mL唾液,兩試管同時放入37 ℃的溫水中保持10 min后取出,各加入0.5 mL碘液,振蕩,發(fā)現(xiàn)只有乙試管內呈現(xiàn)藍色反應。此學生在實驗程序上有一個錯誤,請你指出( )
A.乙試管應置于低溫或室溫
B.乙試管應加入胃液
C.乙試管應加入與唾液等量的蒸餾水
D.應再加一個試管,并加些酸或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正常人體內肝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體液的成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C6H12O6→CO2+H2O”可發(fā)生在③中
B.體液①中含有胰島素和血漿蛋白
C.圖中②③構成了肝細胞生存的直接內環(huán)境
D.正常情況下,①②④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動態(tài)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果蠅有104對基因,每個基因的突變率是10-5,對于一個中等數(shù)量的種群(108個)來說,出現(xiàn)的突變數(shù)為:2×104×10-5×108=2×107。上述數(shù)據(jù)說明了
A.基因突變頻率很低,突變都是有害的
B.當種群內個體多時,可產生較多的隨機突變以利于進化
C.每一個基因的突變率都很高
D.突變的有害有利不是絕對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脫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
(1)人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以促進細胞伸長的方式來促進植物生長的。當種子發(fā)育到接近成熟時已獲得發(fā)芽能力,但ABA會控制種子的休眠和萌發(fā),使種子不會在植株上或惡劣的環(huán)境下發(fā)芽。在種子萌發(fā)方面與ABA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干旱狀態(tài)時,植物體內的ABA會自動增加,幫助氣孔關閉,以控制水分散失。怎樣從ABA的受體蛋白方面進行研究,去證明脫落酸具有幫助氣孔關閉,控制水分散失的功能?請寫出你的研究思路。
尋找______________或控制ABA(相應)的____________(或mRNA),通過抑制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或抑制______________(或翻譯),來觀察______________是否有明顯變化。
(3)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MS培養(yǎng)基中通常還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以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進行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要將其置于CO2培養(yǎng)箱中,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對要研究的植物有關情況所知不多,可以先設計一組生長素類似物濃度梯度比較大的________________進行摸索,再在此基礎上設計細致的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探索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最合理的實驗步驟是( )
①取3支試管,編號,各注入2 mL淀粉液;另取3支試管,編號,各注入l 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
②將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溫度下的淀粉液試管中,維持各自的溫度5 min
③向各試管滴一滴碘液
④將試管分成三組,每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別放在60℃的熱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觀察實驗現(xiàn)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③④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果基因中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情況發(fā)生變化,那么這種變化一定會導致( )
A.遺傳性狀的改變 B.新的基因產生
C.遺傳效應的改變 D.遺傳信息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一粒花粉培育成幼苗,對它的莖尖用秋水仙素處理,長大后該植株能正常開花結果。在下列細胞中哪一種細胞與其他三種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不相同( )
A.根尖成熟區(qū)細胞 B.種皮細胞 C.花粉細胞 D.極核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