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在艾弗里的實驗中,用DNA酶處理從S型細菌中提取的DNA,并使DNA水解,結果R型細菌沒有發(fā)生轉化。下列關于這一組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此實驗可以從反面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B.此實驗證明了DNA的水解產(chǎn)物不是“轉化因子”
C.此實驗主要為了證明了DNA酶能夠分解DNA
D.此實驗是艾弗里對遺傳物質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運用的科學方法依次是
①1866年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②1903年薩頓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③1910年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果蠅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A.①假說——演繹法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
B.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類比推理
C.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假說——演繹法
D.①類比推理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為某二倍體生物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體的位置(不考慮互換和突變)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該細胞只有a,分別位于⑤和⑧上
D.該細胞只有A,分別位于②和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南瓜的果實中白色W對黃色w為顯性,盤狀D對球狀d為顯性,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下面各項中,雜交后代中結白色球狀果實最多的是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對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都能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②都是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
③都能夠為各種生命活動提供直接能源 ④都含有少量的DNA
⑤都能夠合成自己的蛋白質 ⑥都不受細胞核的控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周期是一個與代謝有關的過程,溫度越高所需要的時間越長
B.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
C.細胞的種類不同,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也可能不相同
D.一個細胞周期是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shù)恼f法,正確的是
A.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需要消耗ATP
B.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需要載體,不消耗ATP
C.大分子只有主動運輸才能進入細胞
D.蜜餞腌制過程中蔗糖進入細胞是主動運輸?shù)慕Y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細胞工程中的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過程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相應的問題。
(1)此技術往往用來獲得脫毒植株,外植體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葉芽等處的分生組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培養(yǎng)皿中的培養(yǎng)基除添加營養(yǎng)物質外,還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誘導外植體________、_______。
(3)在生產(chǎn)實踐中為獲得大量的細胞產(chǎn)物如人參皂甙,可將①________________放入液體培養(yǎng)基中,經(jīng)機械作用分散成單個細胞,制備成細胞懸浮液,再經(jīng)過細胞分裂即可獲得大量細胞。
(4)使用_______________得到單倍體幼苗,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后,可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能觀察到染色體變異,進而得到純合體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中淀粉酶活性較強,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較耐熱,在pH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熱,在70 ℃條件下15 min后失活。
實驗材料:萌發(fā)3天的小麥種子(芽長約1 cm)。
主要試劑及儀器:麥芽糖標準液、5%淀粉溶液、斐林試劑、蒸餾水、恒溫水浴鍋等。
實驗步驟:
步驟一:制作麥芽糖梯度液。取9支干凈的具塞刻度試管,編號,按表加入試劑,再將試管置于60 ℃水浴中加熱2 min,取出后按試管號順序排列。
試劑 | 試管號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麥芽糖標準液(mL)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蒸餾水(mL) | 4.0 | 3.5 | 3.0 | 2.5 | X | 1.5 | Y | 0.5 | Z |
斐林試劑(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驟二:利用萌發(fā)3天的小麥種子制備淀粉酶溶液。
步驟三:將裝有淀粉酶溶液的試管置于pH為3.0的水浴中1 min,取出。
步驟四:另取四支試管,編號A、B、C、D,向A、B試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已經(jīng)處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麥芽糖)和蒸餾水,將四支試管置于40 ℃恒溫水浴中保溫10 min,然后將C、D試管中的溶液分別加入到A、B試管中,搖勻后繼續(xù)在40 ℃恒溫水浴中保溫10 min。
步驟五:取A、B試管中反應溶液各2 mL分別加入E、F試管,然后向E、F試管分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顏色變化。
結果分析:將E試管中顏色與步驟一中獲得的麥芽糖標準液進行比較,獲得該試管中麥芽糖濃度,并計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請分析回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測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一的5 7 9試管中加入蒸餾水的量(X、Y、Z)分別是____________(單位mL)。
(3)實驗中B試管所起的具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補全步驟五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測定另一種淀粉酶的活性,則需在步驟________進行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