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水稻白葉枯病是由白葉枯病菌感染所致。研究發(fā)現(xiàn),野生稻中存在抗白葉枯病的性狀。利用基因克隆技術(shù)從野生稻中克隆得到對白葉枯病的抗性基因,并轉(zhuǎn)入水稻細胞,獲得轉(zhuǎn)基因水稻植株。選取甲和乙兩個抗白葉枯病的轉(zhuǎn)基因植株,分別自交,結(jié)果見下表。
親本 | 子一代 | |
抗白葉枯。ㄖ辏 | 不抗白葉枯病(株) | |
甲 | 289 | 98 |
乙 | 370 | 25 |
請回答:
(1)白葉枯病菌屬于細菌,其DNA存在于擬核和 。
(2)通過構(gòu)建野生稻的 ,從中得到抗性基因。為驗證該抗性基因是否正確,可利用
對其進行切割,再連接到載體上,然后導入到用 處理后的大腸桿菌中,用含抗生素的培養(yǎng)基篩選菌落,而后提取并得到 。最后,將驗證正確的抗性基因利用 菌轉(zhuǎn)入水稻。
(3)如果轉(zhuǎn)入水稻的抗性基因都能正常行使功能,乙的自交子一代中不抗白葉枯病植株的比例顯著比甲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
(4)請用遺傳圖解寫出甲植株與非轉(zhuǎn)基因植株雜交獲得F1的過程(假設:抗性基因為R+、無抗性基因為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用某品種的大麥種子進行“不同濃度赤霉素對誘導α-淀粉酶合成的影響”的預實驗。其基本步驟如下:
①用刀片將大麥種子切成有胚、無胚兩半,消毒后在無菌條件下浸泡48 h。
②按下表在培養(yǎng)瓶中加入相應的試劑和材料,在30℃下振蕩培養(yǎng)12 h。
瓶號 | 緩沖液(mL) | 赤霉素溶液 | 實驗材料 | ||
濃度(mol·L-1) | 用量(mL) | 有胚種子(個) | 無胚種子(個) | ||
1 | 2 | 0 | 10 | ||
2 | 2 | 0 | 10 | ||
3 | 1 | 2×10-8 | 1 | 10 | |
4 | 1 | 2×10-7 | 1 | 10 | |
5 | 1 | 2×10-6 | 1 | 10 | |
6 | 1 | 2×10-5 | 1 | 10 |
③取6支試管,編號并各加入1 mL 0.1%淀粉溶液,再從上述培養(yǎng)瓶中各吸取0.2 mL溶液加入對應編號試管并搖勻。將試管置于30℃恒溫水浴保溫10 min,然后在各試管中立即加入2 mL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并記錄。
請回答:
(1)大麥種子去胚的原因是 。1號瓶作為對照的目的是 。
(2)步驟②中,30℃下振蕩培養(yǎng)12 h的目的是 。
(3)步驟③中,若6號瓶藍色最淺,但不能判定該赤霉素濃度是誘導α-淀粉酶合成的最適濃度。欲判定其最適濃度,進一步的實驗是 。
(4)若不用碘液顯色方法來判定α-淀粉酶的活性,還可用檢測 的方法來判定。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差異在于前者測定的是 ,后者測定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燒毀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的生物量變化示意圖如下(b點為發(fā)生火災的時間)。請回答:
(1)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狀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
(2)b-d段,顯示火災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其演替的過程是 ,該演替類型屬于 ,演替后形成的森林為 。
(3)c-d段,三類植物的生物量都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這表明該群落已演替到 群落階段,此時群落的總初級生產(chǎn)量與總呼吸量是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位B型血且色覺正常的女性,其父親為O型血且患紅綠色盲。該女性與一位O型血且色覺正常的男性結(jié)婚。從理論上預測,他們所生的子女
A.男孩均為O型,且色覺正常
B.女孩均為O型,且色覺正常
C.男孩為B或O型,且色盲的概率為1/2
D.女孩為B或O型,且色盲的概率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及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的敘述,錯誤的是
A.坐骨神經(jīng)中有許多條神經(jīng)纖維
B.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有支持(膠質(zhì))細胞
C.突觸后膜受前一個神經(jīng)元樹突末梢的支配
D.支配骨骼肌的運動神經(jīng)元細胞體位于脊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據(jù)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種突變型。將未接觸過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種到含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結(jié)果有極少數(shù)存活下來。存活下來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養(yǎng)基中經(jīng)多代培養(yǎng)后,對青霉素的抗性明顯增強。原因是
A.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內(nèi)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抗性
B.青霉素的選擇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頻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變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頻率
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產(chǎn)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抑素是細胞釋放的、能抑制細胞分裂的物質(zhì),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G2期。研究發(fā)現(xiàn),皮膚破損后,抑素釋放量減少,細胞分裂加快。傷口愈合時,抑素釋放量增加,細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推斷
A.抑素對細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B.皮膚細胞培養(yǎng)時,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細胞分裂
C.抑素能抑制皮膚細胞G2期的活動,使其細胞周期縮短
D.抑素抑制DNA復制所需蛋白質(zhì)的合成,阻斷細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稻-鴨-魚”生態(tài)工程中,水稻為鴨和魚提供了蔭蔽條件和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鴨的糞便可作為魚的餌料,鴨和魚可減少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其活動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關(guān)該生態(tài)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以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量 B.促進了物質(zhì)和能量的良性循環(huán)
C.成本核算時應包括投入的人工費用 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ATP產(chǎn)生于線粒體外膜和葉綠體的類囊體膜
B.植物體內(nèi)的葡萄糖是植物細胞直接利用的能量載體
C.水體的pH影響藻類的細胞呼吸而不影響光合作用
D.葉片中各種色素的含量多少與植物的種類和發(fā)育階段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庫爾勒香梨果實中存在游離態(tài)和結(jié)合態(tài)兩大類呈香物質(zhì)。結(jié)合態(tài)呈香物質(zhì)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本身沒有香氣,但在β-D-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能分解釋放出具有揮發(fā)性的游離態(tài)呈香物質(zhì)。若香梨在貯藏期間上述轉(zhuǎn)變過程迅速,會導致部分香氣成分喪失,影響果實的風味和品質(zhì)?蒲腥藛T進行了相關(guān)實驗(實驗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 。
(2)本實驗中,檢測的原理如下:
① 對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與香梨中的 分子結(jié)構(gòu)相似,能在β-D-葡萄糖苷酶作用下生成對硝基苯酚,對硝基苯酚在堿性條件下顯黃色。
②由于不同香梨中的 不同,以上反應完成后,在堿性條件下呈現(xiàn)的黃色深淺不同,在對硝基苯酚的最佳吸收波長處測定的吸光值也不同。與事先配制好的對硝基苯酚標準溶液的 進行比較,確定 含量,然后推算出 。
(3)實驗步驟
提取樣液:定期稱取不同貯藏條件下的香梨10.0 g,立即在液氮下研磨成粉末,加入經(jīng)適量預冷的pH 6.0緩沖液,在冰浴下研磨成勻漿,于4℃條件下離心獲得的上清液即為β-D-葡萄糖苷酶粗提取液,用pH 6.0緩沖液定容至10mL,置于4℃條件下保存?zhèn)溆谩?/p>
檢測樣液:在10mL試管中依次加入0.6mL緩沖液,1.0 mL酶粗提取液和0.2 mL
10 mmol/L pNPG混合均勻,迅速蓋上試管塞后立即放到37℃條件下反應60min后,加入Na2CO3終止反應,然后在對硝基苯酚的最佳吸收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值。
① 提取樣液過程必須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的原因是 。
② 檢測樣液時,酶促反應需控制在pH 6.0,37℃條件下完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實驗結(jié)論:
在四種不同條件下貯藏的香梨中游離態(tài)呈香物質(zhì)均在貯藏 天時相對較多,在 貯藏時,香梨的風味和品質(zhì)最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