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人胰島素基因與大腸桿菌的質粒DNA分子重組,并且在大腸桿菌體內獲得成功表達。圖示a處為胰島素基因與大腸桿菌質粒DNA結合的位置,它們彼此能結合的依據(jù)是
A.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 B.半保留復制原則 |
C.基因分離定律 | D.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表有關基因表達的選項中,不可能的是
| 基因 | 表達的細胞 | 表達產物 |
A | 細菌抗蟲蛋白基因 | 抗蟲棉葉肉細胞 | 細菌抗蟲蛋白 |
B | 人酪氨酸酶基因 | 正常人皮膚細胞 | 人酪氨酸酶 |
C | 動物胰島素基因 | 大腸桿菌工程菌細胞 | 動物胰島素 |
D | 兔血紅蛋白基因 | 兔成熟紅細胞 | 兔血紅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動物胚胎移植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受孕母畜體內的早期胚胎能夠移植 |
B.受體母畜必須處于與供體母畜同步發(fā)情的狀態(tài) |
C.超數(shù)排卵技術要使用一定的激素 |
D.試管嬰兒的受精及胚胎發(fā)育全過程在試管內完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克隆人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克隆人是一種無性生殖方式 |
B.克隆人證明了人體細胞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
C.在現(xiàn)有克隆技術條件下,成功率為100% |
D.中國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水母發(fā)光蛋白由236個氨基酸構成,其中Asp、Gly和Ser構成發(fā)光環(huán),現(xiàn)已將這種蛋白質的基因作為生物轉基因的標記,在轉基因技術中,這種蛋白質的作用是
A.促使目的基因到導入宿主細胞中 |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中復制 |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檢測出來 |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用于培養(yǎng)的細胞多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 |
B.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使用胰蛋白酶等獲得細胞懸液 |
C.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要保證氧氣供應,不能通二氧化碳 |
D.動物細胞培養(yǎng)基是液體培養(yǎng)基,并要加入血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依右圖有關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切斷a處的酶為限制核酸性內切酶 | B.連接a處的酶為DNA連接酶 |
C.切斷b處的酶為解旋酶 | D.切斷b處的為限制性內切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克隆技術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培育單倍體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
B.利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得到多倍體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
C.由根尖細胞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染色體變異或基因突變,而不可能發(fā)生細胞分化和基因重組 |
D.“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產物”,不能使不能產生精子或卵細胞的夫婦得到自己的孩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浙江省余姚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與體細胞的全能性無關的是
A.綿羊“多利”的產生 | B.試管嬰兒 |
C.用胡蘿卜的韌皮部細胞培養(yǎng)胡蘿卜 | |
D.分離甘庶幼芽大量繁殖甘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