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某單位體檢者的血漿、腎小管及輸尿管中的液體里E、F兩種物質,其濃度分別如下表所示,請判斷E和F分別是 ( )
A.葡萄糖、蛋白質 |
B.葡萄糖、尿素 |
C.尿素、蛋白質 |
D.尿素、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分別取適宜條件下和低溫低光照強度條件下生長的玉米植株葉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面液染色,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前者維管束鞘細胞有藍色顆粒,而后者維管束鞘細胞沒有藍色顆粒,后者沒有的原因是
A.維管束鞘細胞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
B.維管束鞘細胞能進行光反應,不能進行暗反應 |
C.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低,沒有光合作用產物積累 |
D.葉片光合作用強度高,呼吸耗盡光合作用產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人的幾種組織、器官的產熱百分比,從表中數據,不能推出的結論是
器官、組織 | 產熱量(%) | |
安靜狀態(tài) | 勞動或運動 | |
腦 | 16 | 1 |
內臟 | 56 | 8 |
骨骼肌 | 18 | 90 |
其他 | 10 | 1 |
A.安靜狀態(tài)下,骨骼肌產生的能量幾乎全部散失掉了 |
B.安靜狀態(tài)下,腦易進入高效的工作狀態(tài) |
C.安靜狀態(tài)下,內臟是主要的產熱器官 |
D.勞動或運動時,骨骼肌是主要的產熱器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在光照下,小麥(C3植物)葉片的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都能發(fā)生的生理過程是( 。
A.水光解釋放O2 | B.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 |
C.產生ATP和[H] | D.光合色素吸收、傳遞和轉換光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一株C3植物和一株C4植物,放在同一鐘罩下,鐘罩內與外界空氣隔絕,并每天照光12h,共照若干天。一星期后,C3植物死亡。這是因為 ( 。
A.C4植物在夜間的呼吸需氧較少 | B.C4植物較能抗旱 |
C.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 | |
D.C4植物能利用低濃度的CO2進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則不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將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膚同時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膚 在a小鼠身上生長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膚腫脹潮紅,最終死亡脫落。此時,將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膚再取一小塊,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膚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脫落。下列對第二次植皮后出現的現象解釋最合理的是 ( )
A.抗體具有特異性結合抗原的功能 | B.乙品系小鼠的皮膚屬于抗原 |
C.特異性免疫細胞具有記憶功能 | D.乙品系和a小鼠的親緣關系較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2008年1月12日我國科考隊員登上了南極“冰蓋之巔”他們生理上出現的適應性變化是:①體溫下降 ②機體耗氧量降低 ③皮膚血管收縮 ④體溫調節(jié)中樞生理性增強 ⑤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人體穩(wěn)態(tài)的正確敘述是 ( )
A.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與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會引起排斥反應 |
B.人體維持生命和健康所需要的物質全部來自食物 |
C.就同一個人來說,在正常情況下,他的體溫是恒定不變的 |
D.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見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亞型,現有多種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種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期間未患感冒,但流感再次流行時,卻患了感冒。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統(tǒng)受損 | B.流感病毒發(fā)生了變異 |
C.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短 | D.再次流行的流感病毒與疫苗不是同種類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