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利用外源基因在受體細胞中表達,可生產(chǎn)人類所需要的產(chǎn)品。下列選項中能說明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表達的是:( )
A.棉花二倍體細胞中檢測到細菌的抗蟲基因 |
B.大腸桿菌中檢測到人胰島素基因及其mRNA |
C.酵母菌細胞中提取到人的干擾素蛋白 |
D.山羊乳腺細胞中檢測到人的生長激素DNA序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基因表達載體構建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需要限制酶的DNA連接酶 |
B.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為標記基因 |
C.啟動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 |
D.終止密碼位于目的基因的末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受精過程的順序為( )
①第一次卵裂開始 ②釋放第二極體 ③頂體反應 ④穿越透明帶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③②④⑤⑥① |
C.④⑤②①③⑥ | D.③④②⑤⑥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細胞工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植物細胞融合必須先制備原生質體 |
B.試管嬰兒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兩方面 |
C.經(jīng)細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個體只具有一個親本的遺傳性狀 |
D.用于培養(yǎng)的植物器官或組織屬于外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白菜一甘藍”雜種植株的培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白菜—甘藍”植株不能結籽 |
B.愈傷組織的代謝是自養(yǎng)需氧型 |
C.上述過程中包含著有絲分裂,細胞分化和減數(shù)分裂等過程 |
D.“白菜—甘藍”雜種植株具有的性狀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英國克隆羊“多利”的產(chǎn)生,番茄-馬鈴薯的創(chuàng)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依次所屬的生物工程技術為( )
A.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 |
B.細胞工程、細胞工程、細胞工程 |
C.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細胞工程 |
D.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下列基因工程操作步驟中,不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是( )
A.用mRNA為模板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
B.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
C.重組質粒導入受體細胞 |
D.目的基因的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下列技術不是依據(jù)DNA分子雜交原理的是( )
A.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 |
B.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 |
C.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合成蛋白質 |
D.快速靈敏地檢測飲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代生物工程技術中,下列研究方案不能實現(xiàn)其目的的是( )
選項 | 方案 | 目的 |
A | 將胰島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進行培養(yǎng) | 大量生產(chǎn)人胰島素 |
B | 體外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 | 培育供移植的組織器官 |
C | 通過體外或體內(nèi)培養(yǎng)骨髓瘤細胞 | 制備單克隆抗體 |
D | 用胰蛋白酶處理剪碎的動物組織塊 | 制備動物細胞懸浮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福建省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lián)考 題型:單選題
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堿基序列的情況下,獲得該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DNA |
B.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人工合成 |
C.將供體DNA片段轉入受體細胞中,再進一步篩選 |
D.由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推測m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