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與實習所用的技術或方法,相符的是
A.葉綠葉中色素的分離——無水乙醇提取法 |
B.無籽西瓜的培育——生長素處理 |
C.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同位素標記法 |
D.作物上蚜蟲的密度調查——樣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從煙草花葉病毒(TMV)中分離出a、b兩個不同品系,它們感染植物產生的病
斑形 態(tài)不同。下列4組實驗(見下表)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是
實驗 | | 實驗結果 | |
編號 | 實驗過程 | 病斑 類型 | 病斑中分離出 的病毒類型 |
① | a型TMV感染植物 | a型 | a型 |
② | b型TMV感染植物 | b型 | b型 |
③ | 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質+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 b型 | a型 |
④ | 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質+a型TMV的RNA) 感染植物 | a型 | a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人體癌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癌變主要是因為人體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 |
B.癌細胞比所有正常細胞分裂周期長、生長快 |
C.有些病毒能將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fā)人的細胞癌變 |
D.癌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表面的物質都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了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現(xiàn)代生物技術也是利用這一點來件為地
改變生物遺傳性狀,以達到人們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轉基因技術造成的變異,實質上相當于人為的基因重組,但卻導致了自然界沒有 的定向變異的產生 |
B.體細胞雜交技術是人為造成染色體變異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離的限制 |
C.人工誘變沒有改變突變的本質,但卻因突變率的提高而實現(xiàn)了定向變異 |
D.經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改造和人工選擇的作用,許多生物變得更適合人的需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現(xiàn)代免疫學預防、治療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消滅人體內病毒只需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 |
B.一個成熟T淋巴細胞的細胞膜上只有一種抗原的受體 |
C.人體接種病毒疫苗獲得相應免疫力屬于被動免疫 |
D.以抗血清治療病毒性重癥患者屬于二次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由于實驗材料用品或試劑所限,有時候需要設法替代。下列各項處理中正確的是
A.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時,可用蒜葉代替洋蔥根尖 |
B.做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時,可用干凈的細沙代替二氧化硅 |
C.做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可用雞血紅細胞代替紫色洋蔥表皮細胞 |
D.做脂肪鑒定實驗時,可用龍膽紫溶液代替蘇丹Ⅲ染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生理活動與生物膜無關的是
A.興奮的產生與傳導過程 | B.光合作用過程中ATP分子的形成 |
C.抗體與SARS病毒特異性結合 | D.細菌侵入引起體液免疫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相關動物取食情況(相應動物右邊格中的√表示動物消化
道內含有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植物 | 食植昆蟲 | 食蟲昆蟲 | 蛙 | 食蟲鳥 | 鼠 | 蛇 | 鷹 |
食植昆蟲 | √[來源:學+科+網Z+X+X+K] | | | | | | | |
食蟲昆蟲 | | √ | | | | | | |
蛙 | | √ | √ | | | | | |
鼠 | √ | | | | | | | |
食蟲鳥 | | √ | √ | | | | | |
蛇 | | | | √ | √ | √ | | |
鷹 | | | | | √ | √ | √ | |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共有5條食物鏈 |
B.蛙和食蟲鳥之間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 |
C.鼠的同化量等于用于鼠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與表格中的“√”多少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生物體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被破壞時,其特定功能不會發(fā)生改變
B.RNA與DNA分子均由四種核苷酸組成,前者不能儲存遺傳信息
C.ATP、脫氧核苷酸、線粒體外膜共有的組成元素是C、H、O、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細胞呼吸、基因表達的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黃岡中學2010屆高三6月適應性考試理綜能力測試 A 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種細菌S合成精氨酸的途徑。據(jù)圖分析,下列有關描述正確是( )
A.精氨酸是S細菌的次級代謝產物 |
B.該圖顯示了S細菌通過調節(jié)酶的活性來調節(jié)精氨酸的合成 |
C.精氨酸的合成是由S細菌的3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
D.精氨酸依賴型突變菌的產生可能是因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