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3858  43866  43872  43876  43882  43884  43888  43894  43896  43902  43908  43912  43914  43918  43924  43926  43932  43936  43938  43942  43944  43948  43950  43952  43953  43954  43956  43957  43958  43960  43962  43966  43968  43972  43974  43978  43984  43986  43992  43996  43998  44002  44008  44014  44016  44022  44026  44028  44034  44038  44044  44052  170175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與實習所用的技術或方法,相符的是

A.葉綠葉中色素的分離——無水乙醇提取法
B.無籽西瓜的培育——生長素處理
C.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同位素標記法
D.作物上蚜蟲的密度調查——樣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從煙草花葉病毒(TMV)中分離出a、b兩個不同品系,它們感染植物產生的病
斑形 態(tài)不同。下列4組實驗(見下表)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是

實驗
 
實驗結果
編號
實驗過程
病斑
類型
病斑中分離出
的病毒類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質+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質+a型TMV的RNA) 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實驗①       B.實驗②       C.實驗③      D.實驗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人體癌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癌變主要是因為人體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
B.癌細胞比所有正常細胞分裂周期長、生長快
C.有些病毒能將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fā)人的細胞癌變
D.癌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表面的物質都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了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現(xiàn)代生物技術也是利用這一點來件為地
改變生物遺傳性狀,以達到人們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轉基因技術造成的變異,實質上相當于人為的基因重組,但卻導致了自然界沒有
的定向變異的產生
B.體細胞雜交技術是人為造成染色體變異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離的限制
C.人工誘變沒有改變突變的本質,但卻因突變率的提高而實現(xiàn)了定向變異
D.經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改造和人工選擇的作用,許多生物變得更適合人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現(xiàn)代免疫學預防、治療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消滅人體內病毒只需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
B.一個成熟T淋巴細胞的細胞膜上只有一種抗原的受體
C.人體接種病毒疫苗獲得相應免疫力屬于被動免疫
D.以抗血清治療病毒性重癥患者屬于二次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由于實驗材料用品或試劑所限,有時候需要設法替代。下列各項處理中正確的是

A.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時,可用蒜葉代替洋蔥根尖
B.做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時,可用干凈的細沙代替二氧化硅
C.做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可用雞血紅細胞代替紫色洋蔥表皮細胞
D.做脂肪鑒定實驗時,可用龍膽紫溶液代替蘇丹Ⅲ染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生理活動與生物膜無關的是

A.興奮的產生與傳導過程B.光合作用過程中ATP分子的形成
C.抗體與SARS病毒特異性結合D.細菌侵入引起體液免疫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相關動物取食情況(相應動物右邊格中的√表示動物消化
道內含有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植物
食植昆蟲
食蟲昆蟲

食蟲鳥



食植昆蟲
√[來源:學+科+網Z+X+X+K]
 
 
 
 
 
 
 
食蟲昆蟲
 

 
 
 
 
 
 

 


 
 
 
 
 


 
 
 
 
 
 
 
食蟲鳥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共有5條食物鏈
B.蛙和食蟲鳥之間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
C.鼠的同化量等于用于鼠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與表格中的“√”多少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生物體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被破壞時,其特定功能不會發(fā)生改變
B.RNA與DNA分子均由四種核苷酸組成,前者不能儲存遺傳信息
C.ATP、脫氧核苷酸、線粒體外膜共有的組成元素是C、H、O、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細胞呼吸、基因表達的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黃岡中學2010屆高三6月適應性考試理綜能力測試 A 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種細菌S合成精氨酸的途徑。據(jù)圖分析,下列有關描述正確是( )

A.精氨酸是S細菌的次級代謝產物
B.該圖顯示了S細菌通過調節(jié)酶的活性來調節(jié)精氨酸的合成
C.精氨酸的合成是由S細菌的3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精氨酸依賴型突變菌的產生可能是因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