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若過面對角線AB1與另一面對角線BC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A1B1C1的一邊A1C1于點D.
(1)確定D的位置,并證明你的結論;
(2)證明:平面AB1D⊥平面AA1D.
分析:(1)先將正三棱柱ABC-A1B1C1補成一直平行六面體ABCE-A1B1C1E1,然后根據(jù)AE1∥BC1,AE1?平面AB1E1,滿足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則BC1∥平面AB1E1,從而平面AB1E1應為所求平面,由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行性質知,D為A1C1的中點.
(2)欲證平面AB1D⊥平面AA1D,根據(j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在平面AB1D內一直線與平面AA1D垂直,連接AD,根據(jù)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B1E1⊥平面AA1D,而B1E1?平面AB1D,滿足定理所需條件.
解答:(1)解:如圖,將正三棱柱ABC-A1B1C1補成一直平行六面體ABCE-A1B1C1E1,
由AE1∥BC1,AE1?平面AB1E1,知BC1∥平面AB1E1,
故平面AB1E1應為所求平面,
此時平面AB1E1交A1C1于點D,
由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行性質知,D為A1C1的中點.
(2)證明:連接AD,從直平行六面體定義知AA1⊥底面A1B1C1D1
且從A1B1C1E1是菱形知,B1E1⊥A1C1,據(jù)三垂線定理知,B1E1⊥AD.
又AD∩A1C1=D,所以B1E1⊥平面AA1D,
又B1E1?平面AB1D,所以平面AB1D⊥平面AA1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以及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基本定理的掌握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邊長為1,高為h(h>2),動點M在側棱BB1上移動.設AM與側面BB1C1C所成的角為θ.
(1)當θ∈[
π
6
,
π
4
]
時,求點M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取值范圍;
(2)當θ=
π
6
時,求向量
AM
BC
夾角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每條棱長均為a,M為棱A1C1上的動點.
(1)當M在何處時,BC1∥平面MB1A,并證明之;
(2)在(1)下,求平面MB1A與平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
(3)求B-AB1M體積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底面邊長為8,對角線B1C=10,
(1)若D為AC的中點,求證:AB1∥平面C1BD;
(2)若CD=2AD,BP=λPB1,當λ為何值時,AP∥平面C1BD;
(3)在(1)的條件下,求直線AB1到平面C1BD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的中點,AA1=AB=1.
(1)求證:平面AB1D⊥平面B1BCC1;
(2)求證:A1C∥平面AB1D;
(3)求二面角B-AB1-D的正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9•湖北模擬)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長都為a,P為棱A1B上的動點.
(Ⅰ)試確定A1P:PB的值,使得PC⊥AB;
(Ⅱ)若A1P:PB=2:3,求二面角P-AC-B的大小;
(Ⅲ)在(Ⅱ)的條件下,求點C1到面PA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