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P到x軸的距離比它到點(0,1)的距離小1,稱點P的軌跡為曲線C,點M為直線l:y=-m (m>0)上任意一點,過點M作曲線C的兩條切線MA,MB,切點分別為A,B.
(1)求曲線C的軌跡方程;
(2)當M的坐標為(0,-l)時,求過M,A,B三點的圓的標準方程,并判斷直線l與此圓的位置關系;
(3)當m變化時,試探究直線l上是否存在點M,使MA⊥MB?若存在,有幾個這樣的點,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1)利用拋物線的定義即可得出其軌跡;
(2)當M的坐標為(0,-1)時,設過M點的切線方程為y=kx-1,與拋物線的方程聯(lián)立,因為相切,可得△=0,即可解出斜率k,可得出點A,B的坐標,進而得到過三點A、B、M的圓的標準方程,即可判斷出直線l與此圓的位置關系;
(3)設M(x0,-m),過M的切線方程為:y=k(x-x0)-m.與拋物線的方程聯(lián)立,由于相切可得△=0,即可得到直線MA,MB的斜率滿足的關系式,再利用垂直滿足的關系式即可判斷出答案.
解答:解:(1)∵點P到x軸的距離比點P到點(0,1)的距離小1,
∴點P到直線y=-1的距離等于點P到點(0,1)的距離,
∴點P的軌跡是焦點在(0,1),準線為y=-1的拋物線,
∴點P的軌跡方程為:x2=4y.
(2)當M的坐標為(0,-1)時,設過M點的切線方程為y=kx-1,
代入x2=4y,整理得x2-4kx+4=0,①
令△=(4k)2-4×4=0,解得k=±1,代入方程①得x=±2,故得A(2,1),B(-2,1),|AB|=4.
∵M到AB的中點(0,1)的距離為2,
∴過M,A,B三點的圓的標準方程為x2+(y-1)2=4.
易知圓與直線l:y=-1相切.
(3)設M(x0,-m),過M的切線方程為:y=k(x-x0)-m.
聯(lián)立
x2=4y
y=k(x-x0)-m
整理得  x2-4kx+4(kx0+m)=0,
∵直線與拋物線相切,∴△=0.
即16k2-16(kx0+m)=0,整理得k2-kx0-m=0,
∴kMA+kMB=x0,kMA•kMB=-m
若MA⊥MB,則kMA•kMB=-m=-1.
即m=1時,直線l上任意一點M均有MA⊥MB;
m≠1時,MA與MB不垂直.
綜上所述,當m=1時,直線l上存在無窮多個點M,使MA⊥MB,
當m≠1時,直線l上不存在滿足條件的點M.
點評:熟練掌握拋物線的定義、直線與拋物線相切轉化為關于一個未知數(sh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0、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直線相互垂直與斜率的關系、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等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設點P(x,y)(x≥0)為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的一個動點(其中O為坐標原點),點P到定點M(
1
2
,0)的距離比點P到x軸的距離大
1
2

(1)求點P的軌跡方程,并說明它表示什么曲線;
(2)若直線l與點P的軌跡相交于A、B兩點,且
OA
OB
=0,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
2
,求直線l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P為拋物線x2=
14
y上的點,點P到x軸的距離比它到y(tǒng)軸的距離大3,則點P的坐標是
(1,4)或(-1,4)
(1,4)或(-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點P到x軸的距離比它到點(0,1)的距離小1,稱點P的軌跡為曲線C,點M為直線l:y=-m (m>0)上任意一點,過點M作曲線C的兩條切線MA,MB,切點分別為A,B.
(1)求曲線C的軌跡方程;
(2)當M的坐標為(0,-l)時,求過M,A,B三點的圓的標準方程,并判斷直線l與此圓的位置關系;
(3)當m變化時,試探究直線l上是否存在點M,使MA⊥MB?若存在,有幾個這樣的點,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二(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理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點P到x軸的距離比它到點(0,1)的距離小1,稱點P的軌跡為曲線C,點M為直線l:y=-m (m>0)上任意一點,過點M作曲線C的兩條切線MA,MB,切點分別為A,B.
(1)求曲線C的軌跡方程;
(2)當M的坐標為(0,-l)時,求過M,A,B三點的圓的標準方程,并判斷直線l與此圓的位置關系;
(3)當m變化時,試探究直線l上是否存在點M,使MA⊥MB?若存在,有幾個這樣的點,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