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平面PAC⊥平面ABC,AC⊥BC,△PAC為等邊三角形,PE∥CB,M,N分別是線段AE,AP上的動點,且滿足:
AM
AE
=
AN
AP
=λ(0<λ<1).
(Ⅰ)求證:MN∥平面ABC;
(Ⅱ)求λ的值,使得平面ABC與平面MNC所成的銳二面角的大小為45°.
分析:(Ⅰ) 證明:由
AM
AE
=
AN
AP
,得MN∥PE,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所以MN∥平面ABC.     
(Ⅱ)由(Ⅰ)知MN∥BC,故C、B、M、N共面,平面ABC與平面MNC所成的銳二面角即N-CB-A.所以∠NCA=45°.在△NCA中運用正弦定理得,λ=
3
-1
解答:解:(Ⅰ) 證明:由
AM
AE
=
AN
AP
,得MN∥PE,
又依題意PE∥BC,所以MN∥BC.
因為MN?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MN∥平面ABC.     
(Ⅱ)由(Ⅰ)知MN∥BC,故C、B、M、N共面,平面ABC與平面MNC所成的銳二面角即N-CB-A.
因為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且CB⊥AC,
所以CB⊥平面PAC.故CB⊥CN,即知∠NCA為二面角N-CB-A的平面角.
所以∠NCA=45°.在△NCA中運用正弦定理得,
AN
AC
=
sin45°
sin75°
=
2
2
6
+
2
4
=
3
-1

所以λ=
AN
AP
=
3
-1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空間點、線、面位置關系,二面角等基礎知識,空間向量的應用,同時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江蘇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理) 題型:解答題

(16分)如圖,四棱錐S-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條側(cè)棱的長都是地面邊長的倍,

P為側(cè)棱SD上的點。

(Ⅰ)求證:ACSD;       

(Ⅱ)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Ⅲ)在(Ⅱ)的條件下,側(cè)棱SC上是否存在一點E, 使得BE∥平

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江蘇省啟東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理) 題型:解答題

 如圖,四棱錐S-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條側(cè)棱的長都是地面邊長的倍,

P為側(cè)棱SD上的點。(Ⅰ)求證:ACSD;       

(Ⅱ)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Ⅲ)在(Ⅱ)的條件下,側(cè)棱SC上是否存在一點E,        使得BE∥平

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