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一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最初3s內的位移為x1,最后3s內的位移為x2,已知x2-x1=6m,x2∶x1= 3∶7,求:
(1)物體的加速度大;
(2)物體運動的總時間;
(3)斜面的總長度.
(1)(2)2s(3)12.5m

試題分析:(1)                                  
                                   1分
聯(lián)立解得:                           1分
                         1分
                     2分
(2)設最初3s內和最后3s內平均速度分別為 v1、v2,最初3s內的中間時刻至最后3s內的中間時刻的時間為t,根據(jù)題意:
                       1分
                      1分
                                   1分
                   2分
(3)        4分
點評:本題首先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方程,其次是研究最后3s內的位移與總時間的關系,考查處理較為復雜的運動學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質量為kg的甲船和質量為kg的乙船均靜止于水面上,甲船上站著質量m=60 kg的人,通過一根長為L=12 m的繩用F=90 N的水平力拉乙船,求:

(1)兩船相遇時,兩船分別走了多少距離;
(2)當兩船剛要相撞時,為防止兩船相撞,人至少應以多大的水平速度(相對地面)由甲船跳上乙船.(忽略水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萌非凡同學用力推一箱子,使它獲得3m/s的初速度,之后放手,箱子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為1m/s2。求:

(1)箱子減速運動的總時間;
(2)第2秒內箱子發(fā)生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汽車從靜止開始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速度達到8m/s時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共歷時10s,由此可以求出(    )
A.汽車加速運動的時間B.汽車的平均速度
C.汽車減速運動的距離D.汽車運動的總距離為4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滑塊沿光滑斜面從頂端向底端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運動到斜面的中點時與運動到底端時所用的時間比值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一輛汽車剎車前速度為90km/h,剎車獲得的加速度大小為10m/s2,求:
(1)汽車剎車開始后10s內滑行的距離x0;
(2)從開始剎車到汽車位移為30m時所經歷的時間t;
(3)汽車靜止前1s內滑行的距離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汽車以的速度行駛,剎車后的加速度大小為,則它向前滑行了后的瞬時速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置一質量不計的柔軟薄紙帶。現(xiàn)將質量為M=2kg的A物體和質量m=1kg的B物體輕放在紙帶上。兩物體可視為質點,物體初始位置數(shù)據(jù)如圖,A、B與紙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A=0.5、μB=0.8(sin37°=0.6,cos37°=0.8,g取10m/s2)。則

A.物體A離開紙帶前勻加速下滑,物體B靜止不動
B.物體A離開紙帶后勻速下滑,物體B勻加速下滑
C.兩物體同時由靜止釋放后,A物體滑離紙帶需要的時間是0.8s
D.兩物體同時由靜止釋放后,B物體經1.8s到達水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質點從A點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經時間到達B點,立即加速度大小變?yōu)?img src="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4/20140824160645077348.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方向與相反;又經時間后回到出發(fā)點A,則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質點從A運動到B,再從B運動到A,這兩個過程中位移大小相等
B.質點從A運動到B,再從B運動到A,這兩個過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質點從A運動到B,再從B運動到A,這兩個過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3
D.質點回到出發(fā)點A時的速度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