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某航空科研小組相互協(xié)作完成了下面的實驗:
A.太空中的小組成員駕駛飛船在距X星球一定高度的P點時,正對著X星球發(fā)射一個激光脈沖,經(jīng)過時間t1 后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
B.太空中小組成員在P點觀察X星球時發(fā)現(xiàn)視角為60°;
C.小組成員駕駛飛船在X星球表面著陸后,把一個彈射器固定在星球表面上,以一定的速度豎直向上彈射一個小球,測得小球從彈射到落回的時間為t2;
D.地球上的小組成員用同樣的彈射器在地球表面上,以相同的速度豎直向上彈射一個小球,測得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t3
E.地球上的小組成員將同樣的彈射器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彈射一個小球,測得小球的水平射程為x,桌面離地高度為h;
F.他們查資料得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光速為c.
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算出(用上述的物理量表示)
(1)X星球表面距P點的距離為H=$\frac{1}{2}c{t}_{1}$.
(2)X星球的半徑為R=$\frac{1}{2}c{t}_{1}$.
(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frac{2{x}^{2}}{h{t}_{3}^{2}}$.
(4)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1=$\frac{2{x}^{2}}{h{t}_{2}{t}_{3}}$.
(5)X星球的密度為ρ=$\frac{3{x}^{2}}{πGhc{t}_{1}{t}_{2}{t}_{3}}$.

分析 (1)激光脈沖的速度是光速,結(jié)合x=vt即可求出;
(2)由幾何關系即可求出星球的半徑為R;
(3)根據(jù)平拋運動的特點即可求出初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關系,然后根據(jù)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即可求出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4)根據(jù)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即可求出X星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5)根據(jù)萬有引力定律,X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由萬有引力提供,由此即可求出.

解答 解:(1)飛船停留在距X星球一定高度的P點時正對著X星球發(fā)射一個激光脈沖,經(jīng)過時間t1后收到返回來的信號,則P點到星球表面的最短距離為:$\frac{1}{2}c{t}_{1}$.
(2)根據(jù)幾何圖形,由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可得:$\frac{R}{R+\frac{1}{2}c{t}_{1}}=sin\frac{θ}{2}$
解得:R=$\frac{c{t}_{1}sin\frac{θ}{2}}{2(1-sin\frac{θ}{2})}$=$\frac{1}{2}c{t}_{1}$
(3)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彈射一個小球,測得小球的水平射程為x,桌面離地高度為h時,設速度為v,則:
$t=\sqrt{\frac{2h}{g}}$
x=vt
聯(lián)立得:$v=x\sqrt{\frac{g}{2h}}$
相同的速度豎直向上彈射一個小球,測得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t3,則:
${t}_{3}=\frac{2v}{g}$
聯(lián)立得:g=$\frac{2{x}^{2}}{h{t}_{3}^{2}}$,v=$\frac{{x}^{2}}{h{t}_{3}}$
(4)在X星上相同的速度豎直向上彈射一個小球,測得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t2,則:
${t}_{2}=\frac{2v}{{g}_{1}}$
所以:${g}_{1}=\frac{2v}{{t}_{2}}=\frac{2{x}^{2}}{h{t}_{2}{t}_{3}}$
(5)在星球表面重力與萬有引力相等,故有:
$F={m}_{0}{g}_{1}=G\frac{{m}_{0}M}{{R}^{2}}$
所以可得星球質(zhì)量為:M=$\frac{{g}_{1}{R}^{2}}{G}$
星球的體積為:V=$\frac{4}{3}π{R}^{3}$
所以星球密度為:$ρ=\frac{M}{V}$=$\frac{\frac{{g}_{1}{R}^{2}}{G}}{\frac{4}{3}π{R}^{3}}=\frac{3{g}_{1}}{4πGR}$=$\frac{3{x}^{2}}{πGhc{t}_{1}{t}_{2}{t}_{3}}$
故答案為:(1)$\frac{1}{2}c{t}_{1}$;(2)$\frac{1}{2}c{t}_{1}$;(3)$\frac{2{x}^{2}}{h{t}_{3}^{2}}$;(4)$\frac{2{x}^{2}}{h{t}_{2}{t}_{3}}$;(5)$\frac{3{x}^{2}}{πGhc{t}_{1}{t}_{2}{t}_{3}}$

點評 重力加速度g是天體運動研究和天體表面宏觀物體運動研究聯(lián)系的物理量.本題要求學生掌握兩種等式:一是物體所受重力等于其吸引力;二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其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甲,圓形玻璃平板半徑為r,離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一質(zhì)量為m的小木塊放置在玻璃板的邊緣,隨玻璃板一起繞圓心O在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
(1)若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求木塊的線速度和所受摩擦力的大。
(2)緩慢增大玻璃板的轉(zhuǎn)速,最后木塊沿玻璃板邊緣的切線方向水平飛出后做平拋運動,落地點與通過圓心O的豎直線間的距離為s,俯視圖如圖乙.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木塊滑離玻璃板瞬間,木塊的速度大小以及物塊與玻璃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于光電效應有如下幾種陳述,其中正確的是( 。
A.用紫光照射某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用綠光照射該金屬一定不發(fā)生光電效應
B.入射光的光強一定時,頻率越高,單位時間內(nèi)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就越多
C.光電子的動能越大,光電子形成的電流強度就越大
D.對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最大波長”,入射光的波長必須小于這個波長,才能產(chǎn)生光電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小車拖著紙帶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圖中A、B、C、D為相鄰的記數(shù)點,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相鄰的記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是0.1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1cm,BC=2.31cm,CD=2.71cm.則打點計時器在打A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是0.171m/s,在打C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是0.251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0.403m/s2(后三個空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若探月飛船繞月運行的圓形軌道半徑增大,則飛船( 。
A.線速度增大B.角速度大小不變C.周期增大D.周期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閉合線框abcd,自某高度自由下落時穿過一個有界的勻強磁場,當它經(jīng)過如圖所示的三個位置時,感應電流的方向是(  )
A.經(jīng)過Ⅰ時,無感應電流B.經(jīng)過Ⅰ時,a→b→c→d→a
C.經(jīng)過Ⅱ時,無感應電流D.經(jīng)過Ⅲ時,a→b→c→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某實驗小組同學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他們利用打點計時器記錄小車從靜止釋放后的運動情況,把盤及盤中砝碼總重力大小作為小車受到的拉力大小.拉力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對應的小車末速度記為v,則
(1)該小組同學實驗前需要平衡小車的摩擦力嗎?是(填“是”或“否”).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m和小車質(zhì)量M之間必須滿足的關系是m<<M.
(2)該組同學在下表中分別列出了拉力對小車做的功W、小車的速度v、小車速度的平方v2、小車速度的倒數(shù)$\frac{1}{v}$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果你是該小組的成員,請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2中建立恰當?shù)臋M坐標,并畫出相應的圖象.
W/J0.0050.0100.0150.0200.025
v/(m﹒s-10.140.200.240.280.32
v2/( m2•s-20.020.040.060.080.10
$\frac{1}{v}$/( m-1•s)7.145.004.173.573.13

(3)該實驗裝置還可以用于以下哪些實驗:AC
A.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B.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C.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D.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圖1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Hz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在小車質(zhì)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方法用來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間的關系”.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diào)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點.
②按住小車,在小吊盤中放入適當質(zhì)量的物塊,在小車中放入砝碼.
③打開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獲得帶有點列的紙帶,在紙帶上標出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m.
④按住小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重復步驟③.
⑤在每條紙帶上清晰的部分,每5個間隔標注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s1,s2,….求出與不同m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⑥以砝碼的質(zhì)量m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做出$\frac{1}{a}$-m關系圖線.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處應成線性關系(填“線性”或“非線性”).
(2)完成下列填空:
(。┍緦嶒炛,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zhì)量之和應滿足的條件是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ⅱ)設紙帶上三個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為s1、s2和s3.a(chǎn)可用s1、s3和△t表示為a=$\frac{{s}_{3}-{s}_{1}}{50{△t}^{2}}$.圖2為用米尺測量某一紙帶上的s1、s3的情況,由圖可讀出s1=24.3mm,s3=47.2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5m/s2
(ⅲ)圖3為所得實驗圖線的示意圖.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為$\frac{1}{k}$,小車的質(zhì)量為$\frac{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探究碰撞過程中的不變量,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這種操作10次.圖中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B球落點痕跡如圖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在G、R、O所在的平面內(nèi),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應取為64.7cm.
(2)(多選)在以下選項中,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是ABC.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B.測量A球與B球碰撞后,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C.測量A球與B球的質(zhì)量
D.測量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