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如圖預19-7所示,在長為m、質(zhì)量為的車廂B內(nèi)的右壁處,放一質(zhì)量的小物塊A(可視為質(zhì)點),向右的水平拉力作用于車廂,使之從靜止開始運動,測得車廂B在最初2.0 s內(nèi)移動的距離,且在這段時間內(nèi)小物塊未與車廂壁發(fā)生過碰撞.假定車廂與地面間的摩擦忽略不計,小物塊與車廂壁之間的碰撞是彈性的.求車廂開始運動后4.0 s時,車廂與小物塊的速度.
參考解答
解法一:
1. 討論自B開始運動到時間內(nèi)B與A的運動。
根據(jù)題意,在2 s內(nèi),A未與B發(fā)生過碰撞,因此不論A與B之間是否有相對運動,不論A與B之間是否有摩擦,B總是作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設B的加速度為,有
得
(1)
如果A、B之間無摩擦,則在B向右移動1米距離的過程中,A應保持靜止狀態(tài),接著B的車廂左壁必與A發(fā)生碰撞,這不合題意。如果A、B之間無相對運動(即兩者之間的摩擦力足以使A與B有一樣的加速度),則B的加速度
這與(1)式矛盾。由此可見,A、B之間既有相對運動又存在摩擦力作用。
以表示A、B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作用于B的摩擦力向左,作用于A的摩擦力向右,則有
(2)
(3)
由(1)、(2)、(3)式得
(4)
(5)
2. 討論B的左壁與A發(fā)生第一次碰撞前的運動。
由于,B向右的速度將大于A的速度,故A與B的左壁間的距離將減小。設自靜止開始,經(jīng)過時間,B的左壁剛要與A發(fā)生碰撞,這時,B向右運動的路程與A向右運動的路程之差正好等于,即有
解得
(6)
代入數(shù)據(jù),得
A與B發(fā)生第一次碰撞時,碰前的速度分別為
(7)
(8)
3. 討論B與A間的彈性碰撞
以和分別表示第一次碰撞后A和B的速度。當、為正時,分別表示它們向右運動。在碰撞的極短時間內(nèi),外力的沖量可忽略不計,因此有
解以上兩式得
(9)
(9)式表示,在彈性碰撞中,碰撞前后兩者的相對速度的大小不變,但方向反轉(zhuǎn)。
4. 討論從第一次碰撞到車廂與小物塊速度變至相同過程中的運動。
由(9)式可以看出,經(jīng)第一次碰撞,A和B都向右運動,但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這時作用于A的摩擦力向左,作用于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仍都為。設此過程中A向左的加速度和B向右的加速度分別為和,則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解得
(10)
(11)
由此可知,碰撞后,A作減速運動,B作加速運動。設經(jīng)過時間,兩者速度相等,第一次達到相對靜止,則有
由上式和(9)式解得
(12)
代入有關數(shù)據(jù)得
(13)
設在時間內(nèi),A與B的左壁之間的距離增大至,則有
結合(9)、(12)兩式得
(14)
式中
(15)
代入有關數(shù)據(jù)得
由(14)可知,A不會與B的右壁發(fā)生碰撞。
5. 討論A與B的左壁的第二次碰撞。
以表示B與A第一次相等的速度,由于B始終受作用而加速,它將拖著A向右加速,其情況與第一次碰撞前相似。這時作用于A的摩擦力向右,A的加速度為,方向向右。作用于B的摩擦力向左,B的加速度為,方向也向右。但是原來A與B左端的距離為,現(xiàn)改為,因,B的左壁與小A之間的距離將減小。設兩者間的距離從減小至零即減小至開始發(fā)生第二次碰撞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以代入⑥式,結合(14)式,即可求得
(16)
代入有關數(shù)據(jù),得
第二次碰撞前瞬間A和B的速度分別為
(17)
故第二次碰撞前A、B速度之差小于第一次碰撞前A、B的速度差。設第二次碰撞完畢的瞬間A、B的速度分別為和,則有
(18)
第二次碰撞后,A以加速度作減速運動,B以加速度作加速運動。設經(jīng)歷時間,兩者速度相等,即第二次相對靜止,則有
解得
(19)
在時間內(nèi),A與B的左壁的距離變?yōu)?img width="13" height="23" alt="" hspace="1" vspace="1" src="http://thumb.zyjl.cn/pic1/2008/07/27/22/20080727220855214709077daan-70.jpg" />,有
結合(8)、(9)得
(20)
自B開始運動到A與B達到第二次相對靜止共經(jīng)歷時間
6. 討論A與B的左壁的第三次碰撞。
當A與B的左壁之間的距離為時,A、B相對靜止。由于B受外力作用而繼續(xù)加速,它將拖著A向右加速。這時,A的加速度為,B的加速度為,方向都向右,但因,A將與B的左壁發(fā)生第三次碰撞。設此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為,則以代入(6)式結合(16)式得
(21)
設第三次碰撞前瞬間A和B的速度分別為和,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和
碰撞后,A以加速度作減速運動,B以加速度作加速運動。設經(jīng)過時間兩者速度相等,即第三次相對靜止,A與B左壁之間的距離為。則有
(22)
自B開始運動至第三次A與B相對靜止共經(jīng)歷的時間仍小于4 s。
7. 討論車廂左壁與小物塊的第次碰撞。
在第次碰撞完畢的瞬間,A和B的速度分別為和,A以加速度作減速運動,B以加速度作加速運動。經(jīng)過時間,兩者速度相等,即第次相對靜止。A與B左壁之間的距離為。根據(jù)前面的討論有
(23)
再經(jīng)過時間將發(fā)生B的左壁與A的第次碰撞。碰撞前兩者的速度分別為和。根據(jù)前面的討論,有
(24)
可以看出,碰撞次數(shù)越多,下一次碰撞前,A、B速度之差越小。當碰撞次數(shù)非常大時,下次碰撞前兩者的速度趨于相等,即A實際上將貼在B的左壁上不再分開。
8. 討論第4秒B與A的運動速度。
第4秒末B與A的速度取決于在第4秒末B與A經(jīng)歷了多少次碰撞。B自靜止開始運動到第次相對靜止經(jīng)歷的總時間為
(25)
以,代入,注意到當很大時,得
(26)
這表明早在第4秒之前,A與B的左壁貼在一起時二者速度已相同,不再發(fā)生碰撞,此后二者即以相同的速度運動了、現(xiàn)以A和B都靜止時作為初態(tài),設時刻A和B的速度為,對A、B開始運動至的過程應用動量定理,得
(27)
或
代入數(shù)值,得
(28)
解法二:
如果A與B之間沒有摩擦力,B前進1m就會與A發(fā)生碰撞。已知開始2s為A與B未發(fā)生碰撞,而B已走了5m,可見二者之間有摩擦力存在,且在此期間二者均作勻加速運動。由可求出B對地面的加速度:
,
設A與B底部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則由小車的運動方程
代入數(shù)值得
又由A的運動方程得A的相對地面的加速度為
于是,A對B的相對加速度為
第一次碰撞
由開始運動到A碰撞B的左壁的時間滿足,。于是
A與B的左壁碰撞前瞬間,A相對B的速度
由于作彈性碰撞的兩個物體在碰撞前后其相對速度等值反向,所以碰后A從B的左壁開始,以相對速度
向右運動,所受摩擦力反向向左,為。對地面的加速度為
此時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右,由其運動方程得B對地面的加速度為
由、二式知,碰后A對B的相對加速度為
A相當于B作向右的勻減速運動。設A由碰后開始達到相對靜止的時間為,相當于B走過的距離為,由式得
可見A停止在B當中,不與B的右壁相碰。
第二次碰撞
A在B內(nèi)相對靜止后,將相當于B向左滑動,所受的摩擦力改為向右,而B所受的摩擦力改為向左。這時A對B的相對加速度重新成為,即式。A由相對靜止到與B的左壁第二次碰撞所需的時間可用算出:
自B開始運動至B的左壁與A發(fā)生第二次碰撞經(jīng)歷的時間
A達到B的左壁前相當于B的速度的大小為
這也就是第二次碰后A由B的左壁出發(fā)的相對速度大小。第二次碰后,A相對B向右運動,此時A相對于B的相對加速度又成為,即式。A由碰撞到相對靜止所需要的時間和相當于B走過的距離分別為
以后的碰撞
根據(jù)、二式,如令
則有
由此可以推知,在第三次碰撞中必有
在第次碰撞中有
即每一次所需時間要比上次少得多(A在B中所走的距離也小得多)。把所有的時間加在一起,得
這就是說,在B開始運動后3.56 s時,A將緊貼B的左壁,并與B具有相同速度,二者不再發(fā)生碰撞,一直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F(xiàn)取A和B都靜止時作為初態(tài),以時刻的運動狀態(tài)為末態(tài),設此時A和B的速度為,由動量定理,有
代入數(shù)值,得
答:自車廂開始運動到4.0 s時車廂與物塊的速度相同,均為
評分標準:本題25分。
得出摩擦力得5分,得出第一次碰撞時間得5分,得出第二次碰撞時間得5分。得出無窮次碰撞時間得5分 ,得到最后結果再得5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