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2分) 如圖甲所示,場強大小為E、方向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內存在著一半徑為R的圓形區(qū)域,O點為該圓形區(qū)域的圓心,A點是圓形區(qū)域的最低點,B點是圓形區(qū)域最右側的點。在A點有放射源釋放出初速度大小不同、方向均垂直于場強向右的正電荷,電荷的質量均為m,電量均為q,不計重力。試求:

(1)運動軌跡經過B點的電荷在A點時的速度多大?

(2)若在圓形區(qū)域的邊緣有一圓弧形接收屏CBD,B點仍是圓形區(qū)域最右側的點,C、D分別為接收屏上最邊緣的兩點,如圖乙所示,∠COB=∠BOD=37°。求該屏上接收到的電荷的末動能大小的范圍。( 提示:sin37°=0.6,cos37°=0.8。)

 

【答案】

(1);(2)

【解析】

試題分析:(1)電荷在電場中只受電場力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電荷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設其在A點的速度為,則:

水平方向有:

豎直方向有:

聯(lián)立可解得:

(2)設圓周上任意點P與OA成θ角,如下圖所示,電荷以初速度 由A運動到P時間為t0,則:

水平方向有:

豎直方向有:

電荷在A點的動能:

對電荷由A運動到P點使用動能定理有:

聯(lián)立可解得:

由此可知,角增大,動能增大,故可知D點接收到的電荷的末動能最小,C點接收到的電荷的末動能最大;

最小動能為:

最大動能為:

考點:運動的合成分解、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動能定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8?濱州一模)(1)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某一物體的寬度情況如圖甲所示,其讀數(shù)為
12.35
12.35
mm;

(2)用螺旋測微器測某一物體的長度情況如圖乙所示,其讀數(shù)為
5.545
5.545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0m/s2
精英家教網
①實驗小組選出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其中O點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A、B、C為三個計數(shù)點,在計數(shù)點A和B、B和C之間還各有一個點,測得h1=12.01cm,h2=19.15cm,h3=27.86cm.打點計時器通以50Hz的交流電.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算出:當打點計時器打到B點時重錘的重力勢能比開始下落時減少了
 
J;此時重錘的動能比開始下落時增加了
 
 J,根據(jù)計算結果可以知道該實驗小組在做實驗時出現(xiàn)的問題是
 
.(重錘質量m已知)
②在圖乙所示的紙帶基礎上,某同學又選取了多個計數(shù)點,并測出了各計數(shù)點到第一個點O的距離h,算出了各計數(shù)點對應的速度v,以h為橫軸,以v2/2為縱軸畫出的圖線應是如下圖中的
 
.圖線的斜率表示
 

精英家教網
(Ⅱ)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的定義為e=
|v2-v1||v20-v10|
,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借用驗證動力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量大于小球2的質量.
精英家教網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并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
 
平均位置,
M點是
 
平均位置,
N點是
 
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
 
,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系數(shù)的表達式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量是否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校兩個課外活動小組分別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請閱讀下列兩段材料,完成后面問題.
精英家教網
(1)第1小組:利用豎直上拋小球的頻閃照片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圖所示,圖中數(shù)據(jù)為實際距離,t0時刻剛好對應拋出點,該小組同學通過計算得到不同時刻的速度和速度的平方值如下表,當他們要計算重力勢能的改變量時,發(fā)現(xiàn)需要先計算當?shù)刂亓铀俣龋埬愀鶕?jù)實驗數(shù)據(jù),按照下列要求計算出重力加速度(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
時刻 t1 t2 t3 t4 t5
速度v(m/s) 4.52 4.04 3.56 3.08 2.60
v2(m2/s2 20.43 16.32 12.67 9.49 6.76
①在所給的坐標紙上作出v2-h圖象;
②分析說明,圖象斜率的絕對值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
③由圖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是
 
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第2小組:DIS實驗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的實驗.“用DIS研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組同學在實驗中利用小鐵塊從很光潔的曲面上滑下,選擇DIS以圖象方式顯示實驗的結果,所顯示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圖象的橫軸表示小鐵塊距d點(最低點)的高度h,縱軸表示小鐵塊的重力勢能EP、動能Ek或機械能E.試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
①圖乙的圖象中,表示小鐵塊的重力勢能EP、動能Ek、機械能E隨小球距d點的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線分別是
 
(按順序填寫相應圖線所對應的文字);
②根據(jù)圖乙所示的實驗圖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①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在使用不同精度的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分別測量的結果如下:
甲同學:使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cm
乙同學:使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cm
丙同學:使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cm
丁同學:使用精度為“0.01mm”的螺旋測微器,讀數(shù)為12.040mm
從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讀數(shù)肯定有錯誤的是
同學.
②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定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被測彈簧一端固定于A點,另一端B用細繩繞過定滑輪懸掛鉤碼,旁邊豎直固定一最小刻度為mm的刻度尺,當掛兩個鉤碼時,繩上一定點P對應刻度如圖乙ab虛線所示,再增加一個鉤碼后,P點對應刻度如圖乙cd虛線所示,已知每個鉤碼質量為50g,重力加速度g=9.80m/s2,則被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70
70
N/m,掛三個鉤碼時彈簧的形變量為
2.10
2.10
cm.

(2)為了確定一卷金屬漆包線的長度,可通過測定其電阻值和去掉漆層后金屬導線的直徑來實現(xiàn).現(xiàn)僅有下列器材:
A、待測漆包線:電阻值RL在40~50Ω之間,其材料的電阻率ρ=1.7×10-8Ω?m;
B、毫安表mA:量程1mA,內阻RA=50Ω;  C、電壓表V:量程6V,內阻RV=4kΩ;
D、電源E:電動勢約9V,內阻不計;     E、滑動變阻器R:阻值范圍0~10Ω;
F、螺旋測微器,開關S,導線若干.
①若這卷漆包線的電阻值為RL,金屬導線的直徑為d,金屬電阻率為ρ,則這卷漆包線的長度L=
πd2RL
πd2RL
(用RL、d、ρ表示).
②為了盡可能準確地測定RL,要求兩電表指針偏轉至少達到滿刻度的一半.同學們設計了以下四種不同的電路,其中合理的是
C
C


③實驗中測得d=0.200mm,按合理的接法測量時,毫安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毫安表的讀數(shù)為
0.60
0.60
 mA,電壓表的讀數(shù)
4.8
4.8
 V,可求得該卷漆包線的長度 L=
92
9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本小題滿分6分)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小車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實驗裝置,它將光電門固定在水平軌道上的B點,A、B兩問點的距離為12.50cm。用重物通過細線拉小車,讓小車做直線運動。

①若用游標卡尺測出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則d=   cm.

②實驗時將小車從圖中位置A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2.28×10-2s,則小車經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為   m/s,小車的加速度為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