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20-7-9,一束波長為0的紅光,從空氣中垂直于三棱鏡的AB面入射,從AC面射出方向如圖所示.則玻璃對紅光的折射率、紅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紅光在玻璃中的波長各是多少?

解析:作出光路圖,標出入射角、折射角如圖所示.由折射率定義得

n=sin45°/sin30°=1.4

傳播速度v=2.14×108 m/s

紅光在玻璃中的波長

*=0.70.

答案:1.4  2.14×108 m/s  0.7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徐州三模)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想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一種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
(1)請按電路原理圖將圖乙中所缺的導線補接完整.為了保證實驗的安全,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P在實驗開始前應置于
a
a
端.(選填“a”或“b”)

(2)正確連接電路后,在保溫容器中注入適量冷水.接通電源,調節(jié)R記下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計算出該溫度下的電阻值,將它與此時的水溫一起記入表中.改變水的溫度,測量出不同溫度下的電阻值.該組同學的測量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在圖丙的坐標紙中畫出該熱敏電阻的R-t關系圖.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曲線(圖中已畫出)可以看出二者有一定的差異.除了讀數等偶然誤差外,你認為還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電流表的分壓造成電阻的測量值總比真實值大.
電流表的分壓造成電阻的測量值總比真實值大.

溫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阻值/KΩ 7.8 5.3 3.4 2.2 1.5 1.1 0.9 0.7
(3)已知電阻的散熱功率可表示為P=k(t-t0),其中k是比例系數,t是電阻的溫度,t0是周圍環(huán)境溫度.
現將本實驗所用的熱敏電阻接到一個恒流源中,使流過它的電流恒為40mA,t0=20℃,k=0.16W/℃.由理論曲
線可知:①電阻的溫度大約穩(wěn)定在
48
48
℃;②此時電阻的發(fā)熱功率為
4.5
4.5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①為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實驗前平衡摩擦力的具體操作為:取下
砂桶
砂桶
,把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并反復調節(jié),直到輕推小車后,小車能沿木板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
②某次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根據這些數據在坐標圖中描點并作出a-
1
m
圖線,從a-
1
m
圖線求得合外力大小為
0.3
0.3
N(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Ⅱ.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想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一種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
(1)請按電路原理圖將圖乙中所缺的導線補接完整.為了保證實驗的安全,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P在實驗開始前應置于
a
a
端(選填“a”或“b”)

(2)正確連接電路后,在保溫容器中注入適量冷水.接通電源,調節(jié)R記下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計算出該溫度下的電阻值,將它與此時的水溫一起記入表中.改變水的溫度,測量出不同溫度下的電阻值.該組同學的測量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在圖丙的坐標紙中畫出該熱敏電阻的R-t關系圖.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曲線(圖中已畫出)可以看出二者有一定的差異.除了讀數等偶然誤差外,還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電流表的分壓造成電阻的測量值總比真實值大或隨著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變小,電流表的分壓作用更明顯,相對誤差更大
電流表的分壓造成電阻的測量值總比真實值大或隨著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變小,電流表的分壓作用更明顯,相對誤差更大

溫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阻值/kΩ 7.8 5.3 3.4 2.2 1.5 1.1 0.9 0.7
(3)已知電阻的散熱功率可表示為P=k(t-t0),其中k是比例系數,t是電阻的溫度,t0是周圍環(huán)境溫度.現將本實驗所用的熱敏電阻接到一個恒流電源中,使流過它的電流恒為40mA,t0=20℃,k=0.16W/℃.由理論曲線可知:
①該電阻的溫度大約穩(wěn)定在
50
50
℃;    ②此時電阻的發(fā)熱功率為
4.8
4.8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年延安市實驗中學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題型:實驗題

(6分)某同學利用如圖4-5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

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
B.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
C.用米尺測量懸線的長度l;
D.讓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小角度擺動。當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計數為0,此后小球每經過最低點一次,依次計數1、2、3……。當數到20時,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t;
E.多次改變懸線長度,對應每個懸線長度,都重復實驗步驟C、D;
F.計算出每個懸線長度對應的t 2;
G.以t 2為縱坐標、l為橫坐標,作出t 2-l圖線。
結合上述實驗,完成下列任務:
(1)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4-6所示,讀出小球直徑d的值為        cm。

(2)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利用計算機作出t 2 – l圖線如圖4-7所示。根據圖線擬合得到
方程t 2=404.0 l+3.0。由此可以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 = 9.86,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3)從理論上分析圖線沒有過坐標原點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不應在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應該在小球運動到最高點開始計時;
B.開始計時后,不應記錄小球經過最低點的次數,而應記錄小球做全振動的次數;
C.不應作t 2 – l圖線,而應作t l圖線;
D.不應作t 2 – l圖線,而應作t 2l+d)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年延安市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題型:實驗題

(6分)某同學利用如圖4-5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

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

B.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

C.用米尺測量懸線的長度l;

D.讓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小角度擺動。當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計數為0,此后小球每經過最低點一次,依次計數1、2、3……。當數到20時,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t;

E.多次改變懸線長度,對應每個懸線長度,都重復實驗步驟C、D;

F.計算出每個懸線長度對應的t 2

G.以t 2 為縱坐標、l為橫坐標,作出t 2-l圖線。

結合上述實驗,完成下列任務:

(1)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4-6所示,讀出小球直徑d的值為         cm。

(2)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利用計算機作出t 2 – l圖線如圖4-7所示。根據圖線擬合得到

方程t 2=404.0 l+3.0。由此可以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 = 9.86,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3)從理論上分析圖線沒有過坐標原點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不應在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應該在小球運動到最高點開始計時;

B.開始計時后,不應記錄小球經過最低點的次數,而應記錄小球做全振動的次數;

C.不應作t 2 – l圖線,而應作t l圖線;

D.不應作t 2 – l圖線,而應作t 2l+d)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