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圖甲所示,力傳感器A與計算機相連接,可獲得力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將力傳感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測力端通過輕質細繩與一滑塊相連,調節(jié)傳感器高度使細繩水平,滑塊放在較長的小車上,滑塊的質量m=1.5kg,小車的質量為M=2.0kg,一根輕質細繩跨過光滑的輕質滑輪,其一端連接小車,另一端系一只空沙桶,調節(jié)滑輪使桌面上部細繩水平,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打開傳感器,同時緩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當小車剛好開始運動時,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傳感器采集的F-t圖象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

(1)滑塊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若忽略小車與水平桌面間的摩擦,小車穩(wěn)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0.21m/s2
(2)若實驗中傳感器測力端與滑塊間的細繩不水平,左端略低一些,由此而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這會導致動摩擦因數(shù)μ的測量結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 (1)當小車由靜止剛好開始運動時,滑塊與小車間的摩擦力是最大靜摩擦力,此時小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第小車進行受力分析求出沙桶及所裝沙子的總質量,對滑塊進行受力分析,由圖象求出傳感器對滑塊的拉力,由平衡條件求出滑塊受到的摩擦力,進而求出動摩擦力因數(shù);對沙桶及所裝沙子、小車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聯(lián)立方程即可求解加速度.
(2)根據(jù)實驗原理與操作,左端略低一些,可判定屬于系統(tǒng)誤差,從而導致滑動摩擦力變大,進而分析測量結果變化情況.

解答 解:(1)當小車由靜止剛好開始運動時,滑塊與小車間的摩擦力是最大靜摩擦力,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
滑塊與小車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max=3.5N,
此時沙桶及所裝沙子的總重力m0g=fmax
解得:m0=$\frac{3.5}{10}$=0.35kg
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穩(wěn)定后,滑塊的滑動摩擦力f=3.0N,
由f=μmg
解得:μ=$\frac{f}{mg}$=$\frac{3}{1.5×10}$=0.2;
對沙桶及所裝沙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m0g-T=m0a…①
對小車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得:
T-f=Ma…②
由①②解得:a=0.21m/s2
(2)傳感器測力端與滑塊間的細繩不水平,左端略低一些,由此而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
由于左端略低一些,導致壓力增大,則滑動摩擦力偏大,因此動摩擦因數(shù)μ的測量結果偏大;
故答案為:(1)0.2,0.21; (2)系統(tǒng)誤差,偏大.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對滑塊、沙桶及所裝沙子、小車正確受力分析,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即可正確解題,由圖乙所示圖象求出傳感器拉力大小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同時掌握系統(tǒng)誤差與偶然誤差的區(qū)別,及掌握尋找誤差分析的根源是解題的突破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嫦娥二號”新開辟了地月之間的“直航航線”,即直接發(fā)射至地月轉移軌道,再進入距月面約h的圓形工作軌道,開始進行科學探測活動.設月球半徑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題目條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為$\frac{{3{g_月}}}{4πGR}$
B.“嫦娥二號”在工作軌道上繞月球運行的周期為$2π\(zhòng)sqrt{\frac{R}{g_月}}$
C.“嫦娥二號”在工作軌道上的繞行速度為$\sqrt{{g_月}(R+h)}$
D.“嫦娥二號”在工作軌道上運行時的向心加速度為($\frac{R}{R+h}$)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測量一阻值約為6Ω的電阻,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
A.電壓表V1(3V,內阻約5kΩ)      B.電壓表V2(6V,內阻約10kΩ)
C.電流表A1(10mA,內阻約20Ω)   D.滑動變阻器R1(0:10Ω)
E.滑動變阻器R2(0:100Ω)       F.定值電阻R3=8Ω
G.直流電源E(8V,內阻約0.2Ω)、導線若干、單刀單擲開關一個.

(1)實驗要求電表示數(shù)從零開始變化,在如圖1的方框里畫出測量電路.
(2)除被測電阻外,所選實驗儀器(填寫序號,如A、B、C、D…)是ABDFG
(3)被測電阻Rx的測量公式為Rx=$\frac{{U}_{1}}{{U}_{2}-{U}_{1}}$-R3,式中物理量的意義是U1、U2分別為電壓表V1,V2的讀數(shù)考慮到電表內阻的影響,實驗所測電阻值偏。ㄌ睢捌蟆被颉捌 保
(4)實驗中電壓表的讀數(shù)如圖2所示,其讀數(shù)為2.3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一理想變壓器原線圈匝數(shù)n1=1000匝.副線圈匝數(shù)n2=200匝,原線圈接交變電源,電壓=220$\sqrt{2}$sin100πt(V),副線圈接電動機.電動機內阻為5Ω,電流表A2示數(shù)為2A,電表對電路的影響忽略不計.則(  )
A.此交流電的頻率為100HzB.此電動機輸出功率為68W
C.電流表A1示數(shù)為10AD.電壓表示數(shù)為220$\sqrt{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B.宏觀物體的物質波波長非常小,極易觀察到它的波動性
C.β衰變現(xiàn)象說明電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D.對于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最大波長”,入射光的波長必須小于這個波長,才能產(chǎn)生光電效應現(xiàn)象
E.根據(jù)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減小,核外電子的運動加速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所示,拉動齒條可使玩具陀螺轉動起來.設每次拉出齒條的長度都相同,則( 。
A.拉出齒條的過程,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B.拉力F做的功全部轉化為陀螺的動能
C.若拉力F越大,則陀螺獲得的動能越大
D.若拉力F越大,則拉力F的功率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在人類對微觀世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科學理論和實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
A.愛因斯坦的光子說能夠解釋光電效應的實驗現(xiàn)象
B.玻爾原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所有原子光譜的實驗規(guī)律
C.盧瑟福根據(jù)α粒子散射實驗的結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D.居里夫婦用α粒子轟擊氮核,第一次實現(xiàn)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
E.查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在弱相互作用過程中宇稱不守恒”而榮獲諾貝爾獎,吳健雄領導的小組通過實驗證實了上述論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傾角θ=30°的斜面體A靜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輕繩跨過斜面體頂端的小滑輪,繩兩端系有質量均為m的小物塊a、b,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小物塊b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
B.小物塊a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為$\frac{1}{2}$mg
C.斜面體A受到水平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細繩對小滑輪的壓力大小為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兩極板M、N豎直放置,N板右側存在豎直方向的勻強電場,電場中還存在一個矩形場區(qū)ABCD,邊界AB與N板平行.矩形場區(qū)左右對稱分布著方向如圖所示的兩個勻強磁場.質量為m、電量為+q的小球從H點以速度大小v射入MN板間后恰能從N板上小孔O水平離開,之后小球沿直線勻速運動到邊界AB的中點P并進入矩形場區(qū).
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點H到M、N板的距離相等且OH間的高度差為$\frac{1}{2}$d,$\overline{AD}$=2d,$\overline{AB}$=4d,M、N板的電勢差為U=$\frac{mgd}{q}$,矩形場區(qū)內磁感應強度大小都為B=$\frac{mv}{2qd}$.
(1)求N板右側電場的場強大小和方向.
(2)求小球在P點時速度的大。
(3)以A點所在水平面為參考平面,求小球離開矩形場區(qū)時的重力勢能E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