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圖所示,半徑R=4m的光滑圓弧軌道BCD與足夠長的傳送帶DE在D處平滑連接,O為圓弧軌道BCD的圓心,C點為圓弧軌道的最低點,半徑OB、OD與OC的夾角分別為53°和37°.傳送帶以2m/s的速度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將一個質量m=0.5kg的煤塊(視為質點)從B點左側高為h=0.8m處的A點水平拋出,恰從B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已知煤塊與軌道DE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煤塊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v0;
(2)煤塊第一次到達圓弧軌道BCD上的D點對軌道的壓力大。
(3)煤塊第一次離開傳送帶前,在傳送帶DE上留下痕跡可能的最長長度.(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分析 (1)物體做平拋運動,由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求出物體落在A時的豎直分速度,然后應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求出物體的初速度大小v0
(2)通過計算分析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由動能定理求出物體在D點的速度,然后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對圓弧軌道壓力大小FN;
(3)先分析煤塊的運動情況,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結合運動學基本公式求解.

解答 解:(1)物體在拋出后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豎直方向有:${v}_{y}=\sqrt{2gh}=\sqrt{2×10×0.8}=4m/s$
物體恰從A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則:$\frac{{v}_{y}}{{v}_{0}}=tan53°$
得:${v}_{0}=\frac{{v}_{y}}{tan53°}=\frac{4}{\frac{4}{3}}=3m/s$
(2)煤塊在A→D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mg(h+Rcos37°-Rcos53°)=\frac{1}{2}m{{v}_{D}}^{2}-\frac{1}{2}m{{v}_{0}}^{2}$
在D點由牛頓第二定律:${F}_{ND}-mgcos37°=m\frac{{{v}_{D}}^{2}}{R}$
解得:${v}_{D}=\sqrt{41}m/s$,F(xiàn)ND=9.125N,
又有牛頓第三定律知在D點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9.125N
(3)因${v}_{D}=\sqrt{41}m/s>{v}_{帶}=2m/s$
所以,煤塊先沿傳送帶向上做勻減速運動,然后做勻變速運動返回,設總時間為t.
在沿傳送帶向上勻減速由牛頓第二定律:mgsin37°+μmgcos37°=ma1
后面的勻變速階段由牛頓第二定律:mgsin37°-μmgcos37°=ma2,
解得:${a}_{1}=10m/{s}^{2}$,${a}_{2}=2m/{s}^{2}$
對煤塊從滑上到滑下傳送帶有運動學公式:$\frac{{{v}_{D}}^{2}-{{v}_{帶}}^{2}}{2{a}_{1}}+\frac{{{v}_{帶}}^{2}}{2{a}_{2}}$=$\frac{1}{2}{a}_{2}(t-\frac{{v}_{D}-{v}_{帶}}{{a}_{1}}-\frac{{v}_{帶}}{{a}_{2}})^{2}$
解得:t≈0.44+1+1.69=3.13s,
由題意可知,當傳送帶最前沿的痕跡與最后痕跡不重疊時,痕跡最長,此時有:
s=${v}_{帶}t+\frac{({v}_{D}-{v}_{帶})^{2}}{2{a}_{1}}$=7.2m
答:(1)煤塊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v0為3m/s;
(2)煤塊第一次到達圓弧軌道BCD上的D點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9.125N;
(3)煤塊第一次離開傳送帶前,在傳送帶DE上留下痕跡可能的最長長度為7.2m.

點評 本題關鍵是分析清楚物體的運動情況,然后根據(jù)動能定理、平拋運動知識、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第三問中要最知道當傳送帶最前沿的痕跡與最后痕跡不重疊時,痕跡最長,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1)用游標卡尺測量某小球直徑時,為使測量爪靠近小球,應用手指推動部件(如圖中“A”、“B”、“C”),并旋緊緊固螺絲再進行讀數(shù).如圖1是卡尺的某次測量其讀數(shù)為10.30mm.

(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如圖2所示的裝置來測定滑塊與水平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中A為滑塊,B和C是鉤碼,個數(shù)可調(diào).A的左端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未畫出)相連,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系統(tǒng)的加速度.實驗中該同學在鉤碼總質量(m+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多次改變m和m’的鉤碼個數(shù),重復測量.不計繩和滑輪的質量及它們之間的摩擦.
①實驗中除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若干個質量均為50克的鉤碼、滑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細線外,為了完成本實驗,還應有BD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壓交流電源
②實驗中該同學得到一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如圖4所示.現(xiàn)從清晰的O點開始,每隔4個點取一計數(shù)點(中間4個點沒畫出),分別記為A、B、C、D、E、F.測得各計數(shù)點到OD點的距離分別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由此紙帶可得到打E點時滑塊的速度v=0.53m/s,此次實驗滑塊的加速度a=0.81m/s2.(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在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中,該同學以m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由此可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30.(g取10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一車內(nèi)用輕繩懸掛著A、B兩球,車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兩段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a、θ,且a=θ,則( 。
A.A球的質量一定等于B球的質量
B.A球的質量一定大于B球的質量
C.A球的質量一定小于B球的質量
D.A球的質量可能大于、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B球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在導體Q附近有一帶正電的小球P,對a、b、c三點,ab=bc,這三點的場強Ea、Eb、Ec及這三點的電勢φa、φb、φc關系正確的是(  )
A.Ea=Eb=Ec;φabcB.Ea<Eb<Ec;φa<φb<φc
C.Ea=Eb<Ec;φab<φcD.Ea>Eb>Ec;φa>φb>φ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傾角θ=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質量M=1.5kg的物塊受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輕質橡皮筋拉力F=9N作用,平行于斜面的輕繩一端固定在物塊M上,另一端跨過光滑定滑輪連接A、B兩個小物塊,物塊M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mA=0.2kg,mB=0.4kg,g取10m/s2.則剪斷A、B間輕繩后,關于物塊M受到的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sin37°=0.6)(  )
A.滑動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為4N
B.滑動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為2N
C.靜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為7N
D.靜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為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汽車由A地從靜止出發(fā),沿平直公路駛向B地,汽車先以加速度a1做勻加速運動,中間做勻速運動,最后以加速度大小a2做勻減速運動,到B地恰好停止,已知A、B兩地的路程為x,求汽車駛完全程的最短時間和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甲所示,傾角為θ的足夠長的傳送帶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時針方向運行.t=0時,將質量m=1kg的物體(可視為質點)輕放在傳送帶上,物體相對地面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設沿傳送帶向下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則( 。 
A.傳送帶的速率v0=10m/s
B.傳送帶的傾角θ=30°
C.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
D.0~2.0s物體對傳送帶的位移為1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一條質量分布均勻,不可伸長的繩子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其質量為m=0.4kg,長度為l=1.6m,繩子足夠柔軟.繩子A端左側地面光滑,右側地面粗糙且足夠長.現(xiàn)給繩子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恒力F=1.5N,繩子的$\frac{3}{4}$長度進入粗糙區(qū)時達到最大速度,g=10m/s2.求:
(1)繩子的$\frac{3}{4}$長度進入粗糙區(qū)的過程中,恒力F對繩子做的功;
(2)粗糙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繩子完全進入粗糙區(qū)后,繩子的加速度大小;
(4)繩子完全進入粗糙區(qū)時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甲所示,裝置中OA、OB是兩根輕繩,AB是輕桿,它們構成一個正三角形,在A、B兩處分別固定質量均為m的小球,此裝置懸掛在O點,開始時裝置自然下垂.現(xiàn)對小球B施加一個水平力F,使裝置靜止在圖乙所示的位置,此時OA豎直.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在圖甲中,A、B兩小球均受到三個力的作用
B.在圖甲中,細繩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C.在圖乙中,A小球受到三個力的作用
D.在圖乙中,B小球受到四個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