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2-9球A在斜面上,被豎直擋板擋住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關(guān)于球A所受的彈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物體僅受一個彈力作用,彈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體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左,一個垂直斜面向下

C.A物體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斜面向上

D.A物體受三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斜面向上,一個豎直向下

圖3-2-9

解析:選C.球A受重力豎直向下,與豎直擋板和斜面都有擠壓.斜面給它一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擋板給它一個支持力,水平向右,故選項C正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如圖1所示為“驗證碰撞中動量守恒”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1)實驗中小球A質(zhì)量為mA,小球B的質(zhì)量為mB,它們的關(guān)系是mA
mB
(2)實驗前需要進行如下調(diào)節(jié):
①固定斜槽時,應(yīng)使斜槽末端
切線水平
切線水平
;
②調(diào)整小支柱到槽口的距離和高度時要達到以下要求:當入射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被碰小球放在支柱上時,調(diào)整支柱,使兩球
接觸
接觸
,并且使兩球的球心
在同一水平直線上
在同一水平直線上
;
(3)實驗中應(yīng)使A球每次均在斜槽上
同一
同一
從靜止釋放;
(4)已用游標卡尺測得小球直徑為2.14cm,實驗中小球的落點情況如圖2所示,入射球A與被碰球B的質(zhì)量比為mA:mB=3:2,則實驗中碰撞結(jié)束時刻兩球動量大小之比pA:pB=
1:2
1:2


(Ⅱ)一種電池(電動勢約為9V,內(nèi)阻約為50Ω),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為50mA.為了測定這個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實驗室備有電壓表V,內(nèi)阻很大,對電路的影響可以忽略;電阻箱R,阻值范圍是0-9999.9Ω;保護電阻R0,開關(guān)、導(dǎo)線若干.
①實驗室中備有的定值電阻R0有以下幾種規(guī)格:
A.10Ω,2.5WB.100Ω,1W
C.200Ω,1WD.2000Ω,5W
實驗時,保護電阻R0應(yīng)選用
C
C
(填字母代號)較好.
②畫出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電路圖.
③寫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的名稱(用符號表示)
U1、R1、U2、R2
U1、R1、U2、R2

④寫出計算內(nèi)電阻的表達式r=
 r=
R1R2(U1-U2)
U2R1-U1R2
-R0
 r=
R1R2(U1-U2)
U2R1-U1R2
-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變電流的頻率為50Hz,選擇打點清晰記錄小車做勻變速運動的紙帶,在紙帶上分別用數(shù)字0~5標注6個計數(shù)點,相領(lǐng)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紙帶上從0點起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依次分別為2.80cm、4.40cm、5.98cm、7.60cm、9.19cm,如圖所示.由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可知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數(shù)點“3”時,小車的速度為
 
m/s;小車的加速度為
 
(所填結(jié)果小數(shù)點后保留兩位數(shù)字)
精英家教網(wǎng)
精英家教網(wǎng)
(2)、(1)用螺旋測微器量電阻絲的直徑,結(jié)果如圖甲所示,則讀數(shù)是
 
mm.
       (2)用主尺最小分度為1mm,游標上有20個分刻度的游標卡尺測一工件長度,如圖乙所示,則讀數(shù)是
 
cm.
       (3)某同學(xué)用圖1所示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fù)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fù)這種操作10次.圖1中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B球落點痕跡如圖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
①確定B球落點平均位置的方法:
 

②碰撞后B球的水平路程應(yīng)取為
 
cm.
③在以下選項中,哪些是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答
 
(填選項號).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B)A球與B球碰撞后,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C)測量A球或B球的直徑
(D)測量A球和B球的質(zhì)量(或兩球質(zhì)量之比)
(E)測量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7?朝陽區(qū)二模)(1)在測定金屬絲電阻率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用螺旋測微器測得金屬絲的直徑d=
0.730
0.730
mm.如圖乙所示,用多用電表的“×1”歐姆擋,調(diào)零后測得金屬絲阻值R=
9.0
9.0
Ω,若實驗中測出金屬絲的長度為L,則該金屬絲電阻率的表達式ρ=
πRd2
4L
πRd2
4L
(用符號表示).

(2)用如圖丙所示的裝置,來驗證碰撞過程中的動量守恒.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A、B兩球的質(zhì)量之比mA:mB=3:1.先使A球從斜槽上固定位置G由靜止釋放,在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落點痕跡,重復(fù)10次,得到10個落點.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處,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釋放,與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fù)10次.A、B兩球在記錄紙上留下的落點痕跡如圖丁所示,其中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

①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應(yīng)取
14.50
14.50
cm.
②本實驗巧妙地利用小球飛行的水平距離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下面的實驗條件中,可能不能使小球飛行的水平距離表示為水平速度的是
C
C

A.使A、B兩小球的質(zhì)量之比改變?yōu)?:1
B.升高固定點G的位置
C.使A、B兩小球的直徑之比改變?yōu)?:3小球
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點距地面的高度
③利用此次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碰撞前的總動量與碰撞后的總動量的比值為
1.01
1.01
.(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