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相距較遠的分子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相互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此過程中( )
A.分子力大小先增大,后一直減小 | B.分子力始終做正功 |
C.分子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 D.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傳感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材料不可以制成傳感器 |
B.話筒是一種常用的聲傳感器,其作用是將聲信號轉(zhuǎn)換為電信號 |
C.傳感器都是通過感知電壓的變化來傳遞信號的 |
D.所有傳感器的材料都是由半導體材料做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2分)某放置在真空中的裝置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A、B中間開有小孔,小孔的連線與豎直放置的平行金屬板C、D的中心線重合。在C、D的下方有如圖所示的、范圍足夠大的勻強磁場,磁場的理想上邊界與金屬板C、D下端重合,其磁感應強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圖乙中的為已知,但其變化周期未知。已知金屬板A、B之間的電勢差為,金屬板C、D的長度均為L,間距為。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粒子P(初速度不計、重力不計)進入A、B兩板之間被加速后,再進入C、D兩板之間被偏轉(zhuǎn),恰能從D極下邊緣射出。忽略偏轉(zhuǎn)電場的邊界效應。
(1)求金屬板C、D之間的電勢差UCD。
(2)求粒子離開偏轉(zhuǎn)電場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規(guī)定垂直紙面向里的磁場方向為正方向,在圖乙中t=0時刻該粒子進入磁場,并在時刻粒子的速度方向恰好水平,求磁場的變化周期T0和該粒子從射入磁場到離開磁場的總時間t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分)如圖所示,在xOy坐標系中,x軸上N點到O點的距離是12cm,虛線NP與x軸負向的夾角是30°.第Ⅰ象限內(nèi)NP的上方有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1T,第IV象限有勻強電場,方向沿y軸正向.一質(zhì)量m=8×10-10kg.電荷量q=1×10-4C帶正電粒子,從電場中M(12,-8)點由靜止釋放,經(jīng)電場加速后從N點進入磁場,又從y軸上P點穿出磁場.不計粒子重力,取=3
求:
(1)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速度v;
(2)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t;
(3)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中屬于擴散現(xiàn)象的是
A.汽車開過后,公路上塵土飛揚 |
B.福島放射性物質(zhì)碘131和銫137從空中飄到了美國 |
C.醬油里的色素滲透到了雞蛋清內(nèi) |
D.2013年河北滄縣紅色地下水苯胺超標70余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6分)關于熱力學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選對1個給3分,選對2個給4分,選對3個給6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0分)。
A.為了增加物體的內(nèi)能,必須對物體做功或向它傳遞熱量 |
B.對某物體做功,必定會使該物體的內(nèi)能增加 |
C.可以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yōu)楣?/td> |
D.不可能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氣體發(fā)生的熱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熱只能從高溫氣體傳給低溫氣體而不能從低溫氣體傳給高溫氣體 |
B.在壓縮氣體的過程中,由于外力做功,因而氣體分子勢能增大 |
C.壓縮氣體要用力,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的緣故 |
D.氣體的體積一定大于所有氣體分子體積之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內(nèi)壁光滑、導熱良好的氣缸中用活塞封閉有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當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缸內(nèi)氣體 。(雙選,填正確答案標號)
a.內(nèi)能增加 b.對外做功 c.壓強增大 d.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1)(6分)【選修3-3】下列四幅圖分別對應四種說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A.甲圖中微粒的運動就是微粒的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即布朗運動 |
B.乙圖中當兩個相鄰的分子間距離為時,它們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
C.丙圖中食鹽晶體具有各向異性 |
D.丁圖中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