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機內(nèi)有兩個彈簧振子,所用的彈簧和滑塊完全相同,只是一個滑塊放在水平的光滑軌道上,另一個則把彈簧的一端懸掛在升降機頂板上.下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當(dāng)升降機保持靜止時,水平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較大
B.當(dāng)升降機勻速向上運動時,兩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相等
C.當(dāng)升降機加速向上運動時,水平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較小
D.當(dāng)升降機加速向下運動時,兩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相等

BD 

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只跟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及振子的質(zhì)量m有關(guān),豎直懸掛起來,彈簧振子的平衡位置改變,但振動周期仍不變,與升降機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1-1-6所示為一彈簧振子,O為平衡位置,在A、A′間做簡諧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1-6
A.振子在通過O點時,加速度方向發(fā)生改變
B.振子在A、A′兩點動能和加速度都為0
C.振子離開平衡位置向A′運動,其動能減少,彈簧彈性勢能也減少
D.回復(fù)力的方向總是跟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11-2-10所示,一質(zhì)點在平衡位置O點附近做簡諧運動,若從質(zhì)點通過O點時開始計時,經(jīng)過0.9 s質(zhì)點第一次通過M點,再繼續(xù)運動,又經(jīng)過0.6s質(zhì)點第二次通過M點,該質(zhì)點第三次通過M點需再經(jīng)過的時間可能是(   )

圖11-2-10
A.1 sB.1.2 sC.2.4 sD.4.2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彈簧振子沿光滑水平面振動,當(dāng)振子通過平衡位置時,將
一小木塊放在振子上,小木塊隨振子一起振動,與放上小木塊之前相比較
A.振子的振幅不變
B.彈簧的彈性勢能的最大值不變
C.振子速度的最大值減小
D.振子加速度的最大值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5-9所示,豎直懸掛的輕彈簧下端系著A、B兩球,其質(zhì)量mA=0.1kg、mB=0.5kg.靜止時彈簧伸長15cm.若剪斷A、 B間的細線,則A作簡諧運動時的振幅和最大加速度為多少?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11-3-7所示,一彈簧振子在A、B間做簡諧運動,平衡位置為O,已知振子的質(zhì)量為M,若振子運動到B處時將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在M的上面,且m和M無相對運動而一起運動,下述正確的是(   )

圖11-3-7
A.振幅不變           B.振幅減小
C.最大動能不變       D.最大動能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處于a位置,當(dāng)一重球放在彈簧上端靜止時,彈簧上端被壓縮到b位置。現(xiàn)將重球(視為質(zhì)點)從高于位置的c位置沿彈簧中軸線自由下落,彈簧被重球壓縮到最低位置d。以下關(guān)于重球運動過程的正確說法應(yīng)是
A.重球下落壓縮彈簧由a至d的過程中,重球做減速運動。
B.重球下落至b處獲得最大速度。
C.重球下落至d處獲得最大加速度。
D.由a至d過程中重球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處時重力勢能減少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6分)如圖所示為同一地點的兩單擺甲、乙的振動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biāo)號,選對1個得3分,選對2個得4分,選對3個得6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0分)。
A.甲、乙兩單擺的擺長相等
B.甲擺的振幅比乙擺大
C.甲擺的機械能比乙擺大
D.在t=0.5s時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擺
E.由圖象可以求出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AB為豎直平面半徑R=4m的光滑圓弧形軌道,軌道A點的切線為水平方向,且AB弧所對圓心角為37°,質(zhì)量=100g的小球自B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滑至A點與原靜止的質(zhì)量為m2的小球發(fā)生正碰,碰后獲得2m/s的速度,而則以碰前速率的1/10反向彈回,求:
(1)小球的質(zhì)量;
(2)若A點距地面為H=1.8m,則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約為多少秒?(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