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均相同,而加速度均勻減小,在加速度減小到零之前( 。
A.位移在減小,速度在減小B.位移在減小,速度在增大
C.位移在增大,速度在增大D.位移在增大,速度在減小

分析 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根據(jù)速度的方向判斷位移的變化.

解答 解: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減小,速度仍然增大,由于速度的方向不變,則位移增大,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判斷物體做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的方法,關(guān)鍵看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guā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一位同學(xué)利用光電計時器等器材做實驗來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有一直徑為d、質(zhì)量為m的金屬小球從O處由靜止釋放,下落過程中能通過O處正下方、固定于M處的光電門,測得O、M間的距離H(H>>d),光電計時器記錄下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
(1)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得小球的直徑d=7.25mm.

(2)為了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該同學(xué)通過多次改變高度H,重復(fù)上述實驗,然后以H為橫軸,以$\frac{1}{{t}^{2}}$縱軸做出一條直線,若直線的斜率為k,則加速度為$\frac{khw427tc^{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用螺旋測微器測圓柱體的直徑時,示數(shù)如圖所示,此示數(shù)為0.2722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體積很小的帶電體才能被看作點電荷
B.法拉第首先提出場的觀點并引入電場線描述電場
C.電場強度、電容、電阻、位移都是利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
D.電阻率與溫度和材料有關(guān),各種材料的電阻率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帶有活塞的氣缸中封有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缸內(nèi)氣體從狀態(tài)A變化到狀態(tài)B,如圖所示.此過程中,氣缸單位面積上所受氣體分子撞擊的作用力不變(選填“變大”、“不變”或“減小”),缸內(nèi)氣體吸收(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一根不可伸縮的輕繩跨過輕質(zhì)的定滑輪,一端掛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的運動員拉住,設(shè)運動員的質(zhì)量為75kg,吊椅的質(zhì)量為15kg,不計定滑輪與繩子間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為10m/s2,當運動員與吊椅一起以a為2m/s2上升時,求:
(1)運動員豎直向下拉繩的力.
(2)運動員對吊椅的壓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下列關(guān)于電磁波譜各成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最容易發(fā)生衍射現(xiàn)象的是無線電波
B.紫外線有明顯的熱效應(yīng)
C.X射線穿透能力較強,所以可用來做檢查工件
D.晴朗的天空看起來是藍色是光散射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50匝矩形閉合導(dǎo)線框ABCD處于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B=$\frac{\sqrt{2}}{10}$T的水平勻強磁場中,線框面積S=0.5m2,線框電阻不計.線框繞垂直于磁場的軸OO′以角速度ω=200rad/s勻速轉(zhuǎn)動,并與理想變壓器原線圈相連.變壓器的副線圈連接著一個燈泡.
(1)左側(cè)的發(fā)電機所產(chǎn)生的交流電的頻率是多少.
(2)從圖示位置開始,左側(cè)發(fā)電機所產(chǎn)生的交流電的電壓瞬時值表達式.
(3)若燈泡的規(guī)格是“220V,60W”.要使燈泡正常發(fā)光,求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如圖甲所示,矩形線圈匝數(shù)N=100 匝,ab=30cm,ad=20cm,勻強磁場磁感應(yīng)強度B=0.8T,繞軸OO′從圖示位置開始勻速轉(zhuǎn)動,角速度ω=100π rad/s,試求:
(1)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最大值Φm為多大?
(2)線圈產(chǎn)生的感應(yīng)電動勢最大值Em為多大?
(3)寫出感應(yīng)電動勢e隨時間變化的表達式,并在圖乙中作出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