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有一根長陶瓷管,其表面均勻地鍍有一層很薄的電阻膜,管的兩端有導電箍M和N,如圖所示.用多用表電阻檔測得MN間的電阻膜的電阻約為100,陶瓷管的直徑遠大于電阻膜的厚度.某同學利用下列器材設計了一個測量該電阻膜厚度d的實驗.
A.刻度尺(最小分度為mm);  
B.游標卡尺;
C.電流表A1(量程0~300mA,內阻約0.2Ω);
D.電流表A2(量程0~100mA,內阻約0.6Ω);
E.電壓表V1(量程10V,內阻約5kΩ);
F.電壓表V2(量程5V,內阻約3kΩ);
G.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0~30Ω,額定電流1.5A);
H.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0~1.5kΩ,額定電流1A);
I.電源E(電動勢9V,內阻可不計); 
J.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測出電阻膜的長度為l,用游標卡尺測量該陶瓷管的外徑D.
②為了比較準確地測量電阻膜的電阻,且調節(jié)方便,實驗中應選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代號)
③在答題卷方框內畫出測量電阻膜的電阻R的實驗電路圖.
④若電壓表的讀數為U,電流表的讀數為I,鍍膜材料的電阻率為ρ,計算電阻膜厚度d(d遠小于D)的表達式為:d=$\frac{ρIL}{πUd}$(用所測得的量和已知量的符號表示).

分析 器材的選取要安全、精確、易操作,根據電動勢的大小確定電壓表的量程,根據電路中的最大電流確定電流表的量程.結合待測電阻和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關系確定采用分壓還是限流接法,從而確定滑動變阻器的類型.根據待測電阻的大小確定電流表的內外接.
根據歐姆定律、電阻定律,求出電阻膜厚度d.

解答 解:②因為電源電動勢為9V,為了測量的安全和精確,電壓表選擇量程為10V的電壓表,即選擇E;電路中的最大電流I=$\frac{E}{R}=\frac{9}{100}A=0.09A=90mA$,為了測量的精確,電流表選擇量程為100mA的,即選擇D.若用限流式,R1電阻較小,R2電阻太大,所以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變阻器應選阻值小的G.
③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由于待測電阻與電壓表內阻相當,屬于大電阻,所以電流表采用內接法.電路圖如圖所示.
④電阻R=$\frac{U}{I}$,根據電阻定律得,R=$ρ\frac{l}{s}$,橫截面積s=πDd,三式聯立解得d=$\frac{ρIL}{πUd}$.
故答案為:②D,E,G.
③如圖所示.
④$\frac{ρIL}{πU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器材的選取原則:安全、精確,可操作性.知道滑動變阻器分壓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的區(qū)別,以及知道電流表內外接的區(qū)別.可以運用“小外偏小、大內偏大”這一結論確定電流表的內外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通過的路程不小于位移的大小
B.物體通過的路程總大于位移的大小
C.物體的位移為零,說明物體沒有運動
D.物體通過的路程為零,位移可能不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某電場的電場線分布如圖所示,在電場線上有a、b、c三點,且a、b間距等于b、c間距,則( 。
A.a點場強大于b點場強
B.a點電勢高于b點電勢
C.電子在c點的電勢能小于在a點的電勢能
D.a、b兩點間的電勢差小于b、c兩點間的電勢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同學將量程為200μA,內阻為500Ω的表頭改裝成量程為1mA和10mA的雙量程電流表,設計電路如圖1所示.定值電阻R1=500Ω,R2=250Ω,S為單刀雙擲開關,A、B為接線柱.回答下列問題:
(1)將開關S置于“1”擋時,量程為10mA;
(2)定值電阻的阻值R3=25.0Ω.(結果取3位有效數字)
(3)利用改裝的電流表進行某次測量時,S置于“2”擋,表頭指示如圖2所示,則所測量電流的值為0.68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實驗小組描繪一個熱敏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此熱敏電阻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0.3A,現實驗室備有以下實驗器材:
電池組E      電動勢4V,內阻不計
電壓表V1量程0~3V,內阻約2.0kΩ
電壓表V2量程0~15V,內阻約3.0kΩ
電流表A1量程0~0.3A,內阻約2.0Ω
電流表A2量程0~6A,內阻約0.4Ω
滑動變阻器R1   阻值0~10Ω,額定電流2A
滑動變阻器R2阻值0~100Ω,額定電流0.5A
固定電阻R0阻值5Ω,額定電流5A
開關S,導線等
①在實驗中,應當選用的實驗器材有電壓表V1,電流表A1 ,滑動變阻器R1.(填器材名稱代號)
②為了確定實驗中應采用電流表內接法還是外接法,某同學將電壓表分別接在ab及ac兩端(如圖甲、乙所示).實驗中發(fā)現電流表示數變化不大,而電壓表示數變化比較明顯,則可以確定此實驗應采用電流表外接法.(填“內”或者“外”)

③根據以上信息在圖丙方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圖.
④圖丁為某同學繪制的該熱敏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已知該熱敏電阻與溫度的關系R=5.46+0.02t,試估算該熱敏電阻兩端電壓為2.0V時的溫度約為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有人設想:可以在飛船從運行軌道進入返回地球程序時,借飛船需要減速的機會,發(fā)射一個小型太空探測器,從而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如圖所示,飛船在圓軌道Ⅰ上繞地球飛行,其軌道半徑為地球半徑的k倍(k>1).當飛船通過軌道Ⅰ的A點時,飛船上的發(fā)射裝置短暫工作,將探測器沿飛船原運動方向射出,并使探測器恰能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范圍,即到達距地球無限遠時的速度恰好為零,而飛船在發(fā)射探測器后沿橢圓軌道Ⅱ向前運動,其近地點B到地心的距離近似為地球半徑R.以上過程中飛船和探測器的質量均可視為不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
(1)求飛船在軌道Ⅰ運動的速度大;
(2)若規(guī)定兩質點相距無限遠時引力勢能為零,則質量分別為M、m的兩個質點相距為r時的引力勢能Ep=-$\frac{GMm}{r}$,式中G為引力常量.在飛船沿軌道Ⅰ和軌道Ⅱ的運動過程,其動能和引力勢能之和保持不變;探測器被射出后的運動過程中,其動能和引力勢能之和也保持不變.
①求探測器剛離開飛船時的速度大;
②已知飛船沿軌道Ⅱ運動過程中,通過A點與B點的速度大小與這兩點到地心的距離成反比.根據計算結果說明為實現上述飛船和探測器的運動過程,飛船與探測器的質量之比應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1和m2兩個物體用兩根輕質細線,分別懸掛在天花板上的A、B兩點,兩線與水平方向夾角分別為α、β且α>β,兩物體間的輕質彈簧恰好處于水平狀態(tài),兩根繩子拉力分別為TA和TB,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A>TBB.TA<TBC.m1>m2D.m1<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甲所示,光滑平行金屬導軌MN、PQ所在平面與水平面成θ角,M、P兩端接一電阻R,整個裝置處于方向垂直導軌平面向上的勻強磁場中.t=0時對金屬棒施加一平行于導軌的外力F,使金屬棒由靜止開始沿導軌向上運動,金屬棒電阻為r,導軌電阻忽略不計.已知通過電阻R的感應電流I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關于棒運動速度v、外力F、流過R的電量q以及閉合回路中磁通量的變化率$\frac{△Φ}{△t}$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在粗糙絕緣的水平面上固定一個帶電量為Q的正電荷,已知點電荷周圍電場的電勢可表示為φ=k$\frac{Q}{r}$,式中k為靜電常量,Q為場源電荷的帶電量,r為距場源電荷的距離.現有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帶正電荷的滑塊(可視作質點),其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為μ2,K$\frac{Qq}{{{X}_{1}}^{2}}$>μmg,則( 。
A.滑塊與帶電量為Q的正電荷距離為x時,滑塊電勢能為$\frac{kqQ}{x}$
B.若將滑塊無初速地放在距離場源點電荷x1處,滑塊最后將停在距離場源點電荷$\frac{kqQ}{?mg{x}_{1}}$處
C.若將滑塊無初速地放在距離場源點電荷x1處,當滑塊運動到距離場源點電荷x3處的加速度為$\frac{kqQ}{m{x}_{1}{x}_{3}-μg}$
D.若將滑塊無初速地放在距離場源點電荷x1處,當滑塊運動到距離場源點電荷x3處的速度為V=$\sqrt{(\frac{2qkQ}{m{x}_{1}{x}_{3}}-2μg)({x}_{3}-{x}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