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受到變力作用,物體才可能做曲線運動
B. 當加速度恒定不變時,物體做直線運動
C. 質點在某段時間內做曲線運動,則在這段時間內速度一定在不斷改變,加速度可以不變
D. 曲線運動中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總是指向軌跡彎曲的外側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一個物體運動的v-t 圖像。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還是有一定的初速度,若有是多大?
(2)在整個過程中,運動的方向是否變化?速度的大小是否變化,若變化,怎樣變?
(3)前6秒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磁或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____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電的計時儀器。某同學在做“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的實驗中,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得到一條記錄紙帶,其中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工作電壓應在__________V以下,已知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得到的紙帶及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其中各計數(shù)點問還有4個計時點未標出,則從打A點到打B點的過程所用時間為_______s,打B點時的速度為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物體A、B用細繩與彈簧連接后跨過滑輪。A靜止在傾角為45°的粗糙斜面上,B懸掛著.已知mA=3mB,不計滑輪摩擦,現(xiàn)將斜面傾角由45°減小到30°,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彈簧的彈力不變
B. 物體A對斜面的壓力將減小
C. 物體A受到的靜摩擦力將減小
D. 彈簧的彈力及A受到的靜摩擦力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帶正電的導體球A置于原來不帶電的空腔導體球B內,a、c分別為導體A、B內的點,b為導體A和B之間的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三點的電勢都相等
B.c點的場強為零,但電勢最低
C.b點的場強為零,但電勢大于零
D.a、b、c三點的場強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車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進,乙車以4m/s的速度與甲車平行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經(jīng)過乙車旁邊開始以0.5m/s2的加速度剎車,從甲車剎車開始計時。求:
(1)乙車追上甲車前,兩車相距的最大距離;
(2)乙車追上甲車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多選)如圖所示,D是一個具有單向導電性的理想二極管,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AB內部原有帶電微粒P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措施下,關于P的運動情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保持S閉合,增大A、B板間距離,P仍靜止
B.保持S閉合,減小A、B板間距離,P向上運動
C.斷開S后,增大A、B板間距離,P向下運動
D.若B板接地,斷開S后,A板稍下移,P的電勢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其空中有一半徑為r0的帶電金屬球,通過其球心的一直線上各點的電勢ψ分布如圖所示。圖中x1、x2、x3分別表示該立線上A、B、C三點到球心的距離,根據(jù)ψ-x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金屬球可能帶負電
B. B點的電場強度大于C點的電場強度
C. A點的電場強度方向由A指向B
D. 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從B移到C的過程中,電場力做功W=q(ψ1一ψ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電源,再使紙帶運動
B.先使紙帶運動,再接通電源
C.將接好紙帶的小車停在靠近滑輪處
D.將接好紙帶的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
(2)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計時器打下的點,本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變電流.,其中s1=5.12 cm、 s2=5.74 cm、s3=6.41cm、s4=7.05 cm、s5=7.68 cm、s6=8.33 cm、則打F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m/s2。(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