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

(1)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若用F表示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則可以判斷 (選填“甲”或“乙”)同學的實驗結果是符合事實的。

(2)關于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代號)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秤平行貼近木板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拉力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愛因斯坦由光電效應的實驗規(guī)律提出了光子說,以下對光電效應的解釋,正確的是( )

A.金屬內(nèi)的每個電子可以吸收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光子,當它積累的動能足夠大時,就能逸出金屬

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屬表面的電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時需要做的最小功,只要照射時間足夠長,光電效應也能發(fā)生

C.由于不同金屬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屬產(chǎn)生光電效應的入射光的最低頻率也不相同

D.發(fā)生光電效應時,入射光越強,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四川省高三11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甲所示,一質量為M的長木板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質量為m小滑塊.木板受到隨時間t變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時,用傳感器測出長木板的加速度a與水平拉力F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取g=10m/s2,則( )

A.當0<F<6N時,滑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隨F變化的函數(shù)關系f=2F/3

B.當F=8N時,滑塊的加速度為1m/s2

C.滑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因素為0.2

D.力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關系一定可以表示為F=6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接觸面摩擦相當小,物體在水平面上就能勻速運動下去

B.這個實驗實際上是永遠無法做到的

C.利用氣墊導軌,就能使實驗成功

D.雖然是想象中的實驗,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實驗基礎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四川省校高三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一U形玻璃管豎直放置,左端開口,右端封閉,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輕活塞。初始時,管內(nèi)汞柱及空氣柱長度如圖所示。用力向下緩慢推活塞,直至管內(nèi)兩邊汞柱高度相等時為止。求此時右側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和活塞向下移動的距離。已知玻璃管的橫截面積處處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動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氣體泄漏;大氣壓強p0=75.0 cmHg。環(huán)境溫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四川省校高三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輛貨車利用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質纜繩提升一箱貨物,已知貨箱的質量為M,貨物的質量為m,貨車以速度v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重力加速度為g,則在將貨物提升到圖示的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貨箱向上運動的速度大于v

B.纜繩中的拉力FT 等于(M+m)g

C.貨箱向上運動的速度等于vcosθ

D.貨物對貨箱底部的壓力等于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安徽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有一只量程為10mA,內(nèi)阻為3Ω的電流表,刻度盤共有60格。

(1)若把這個電流表改裝成量程為15V的電壓表,應怎樣改裝?

(2)用(1)中改裝成的電壓表測量電壓時,表盤上指針偏轉48格,則所測電壓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四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甲所示,兩固定的豎直光滑金屬導軌足夠長且電阻不計。兩質量、長度均相同的導體棒c、d,置于邊界水平的勻強磁場上方同一高度h處。磁場寬為3h,方向與導軌平面垂直。先由靜止釋放c,c剛進入磁場即勻速運動,此時再由靜止釋放d,兩導體棒與導軌始終保持良好接觸。用ac表示c的加速度,Ekd表示d的動能,xc、xd分別表示c、d相對釋放點的位移。圖乙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高二下期末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等量異號點電荷周圍電場線的分布圖,圖中M點是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N點和M點到正電荷的距離相等。若M、N兩點電場強度的大小分別為EM和EN,電勢分別為φM和φN,則 ( )

A. EM >EN,φM >φN

B. EM >EN,φM <φN

C. EM =EN,φM >φN

D. EM =EN,φM <φ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