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圖,P、Q為某地區(qū)水平地面上的兩點,在P點正下方一球形區(qū)域內(nèi)儲藏有石油,假定區(qū)域周圍巖石均勻分布,密度為ρ;石油密度遠(yuǎn)小于ρ,可將上述球形區(qū)域視為空腔.如果沒有這一空腔,則該地區(qū)重力加速度(正常值)沿豎直方向;當(dāng)存在空腔時,該地區(qū)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會與正常情況有微小偏離.重力加速度在原堅直方向(即PO方向)上的投影相對于正常值的偏離叫做“重力加速度反!保疄榱颂綄な蛥^(qū)域的位置和石油儲量,常利用P點附近重力加速度反,F(xiàn)象.已知引力常數(shù)為G.設(shè)球形空腔體積為V,球心深度為d(遠(yuǎn)小于地球半徑),$\overline{PQ}$=x,求:
(1)空腔所引起的Q點處的重力加速度反常.
(2)若在水平地面上半徑L的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ξ與kξ(k>1)之間變化,且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半徑為L的范圍的中心,如果這種反常是由于地下存在某一球形空腔造成的,試求此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體積.

分析 (1)如果將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滿密度為ρ的巖石,則該地區(qū)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
根據(jù)萬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結(jié)合幾何關(guān)系求出空腔所引起的Q點處的重力加速度反常.
(2)由第一問當(dāng)中的重力加速度反常的表達(dá)式得出重力加速度反常△g′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半為L的范圍的中心,則重力加速度反常最大值kg就是在P點!最小值g就是在Q點
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g與kg(k>1)之間變化,帶入等式求解.

解答 解:(1)如果將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滿密度為ρ的巖石,則該地區(qū)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重力加速度反?赏ㄟ^填充后的球形區(qū)域產(chǎn)生的附加引力$\frac{GMm}{{r}^{2}}$=m△g①來計算,式中的m是Q點的質(zhì)量,M是填充后球形區(qū)域的質(zhì)量,M=ρV②.
而r是球形空腔中心O至Q點的距離r=$\sqrt{oyqgkaa^{2}+{x}^{2}}$③
△g在數(shù)值上等于由于存在球形空腔所引起的Q點處重力加速度改變的大。甉點處重力加速度改變的方向沿OQ方向,重力加速度反!鱣′是這一改變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g′=$\fracigc8mgk{r}△g$④
聯(lián)立以上式子得△g′=$\frac{GρVd}{{(oqycmek^{2}+{x}^{2})}^{\frac{3}{2}}}$,⑤
(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鱣′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
(△g′)max=$\frac{GρV}{wcqgk4w^{2}}$⑥
(△g′)min=$\frac{GρVd}{{(c0aew4a^{2}+{L}^{2})}^{\frac{3}{2}}}$⑦
由題設(shè)有(△g′)max=kξ、(△g′)min=ξ⑧
聯(lián)立以上式子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體積分別為
d=$\frac{L}{\sqrt{{k}^{\frac{2}{3}}-1}}$,V=$\frac{{L}^{2}kξ}{Gρ({k}^{\frac{2}{3}}-1)}$
答:(1)空腔所引起的Q點處的重力加速度反常是$\frac{GρVd}{{(2i4eugc^{2}+{x}^{2})}^{\frac{3}{2}}}$;
(2)此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為$\frac{L}{\sqrt{{k}^{\frac{2}{3}}-1}}$,空腔的體積為$\frac{{L}^{2}kξ}{Gρ({k}^{\frac{2}{3}}-1)}$.

點評 本題考查萬有引力部分的知識,逆向思維.填滿巖石就回到正常值,則反常就是這部分巖石的引力引起的.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得到的紙帶如圖所示,小車的運動情況可描述為:A、B之間為加速(選填勻速、加速、減速)直線運動;C、D之間為勻速(選填勻速、加速、減速)直線運動,應(yīng)選CD段(用圖中字母表示)來計算小車的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物體在等大反向的兩個水平恒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撤去其中的一個恒力,則( 。
A.物體的動能可能減少B.物體的動能一定減少
C.物體的動能可能增加D.物體的動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列簡諧波某時刻的波形如圖中實線所示.經(jīng)過0.5s后的波形如圖中的虛線所示.已知波的周期為T,且0.25s<T<0.5s,則( 。
A.不論波向x軸哪一方向傳播,在這0.5s內(nèi),x=1m處的質(zhì)點M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B.當(dāng)波向+x方向傳播時,波速等于10m/s
C.當(dāng)波沿+x方向傳播時,x=1m處的質(zhì)點M和x=2.5m處的質(zhì)點N在這0.5s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D.當(dāng)波沿-x方向傳播時,經(jīng)過0.1s時,質(zhì)點M的位移一定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點沿軌道ABCD運動,圖中畫出了質(zhì)點在各處的速度v和質(zhì)點所受合力F的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
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AB是固定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frac{1}{4}$圓弧形光滑軌道,末端B處的切線方向水平.一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P從圓弧最高點A處由靜止釋放,滑到B端飛出,落到地面上的C點.測得C點和B點的水平距離OC=L,B點距地面的高度OB=h.現(xiàn)在軌道下方緊貼B端安裝一個水平傳送帶,傳送帶的右端與B點的距離為$\frac{L}{2}$.當(dāng)傳送帶靜止時,讓物體P從A處由靜止釋放,物體P沿軌道滑過B點后又在傳送帶上滑行并從傳送帶的右端水平飛出,仍然落到地面上的C點.求:
(1)物體P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若在A處給物體P一個豎直向下的初速度v0,物體P從傳送帶的右端水平飛出后,落在地面上的D點,求OD的大。
(3)若傳送帶驅(qū)動輪順時針轉(zhuǎn)動,帶動傳送帶以速度v勻速運動,再把物體P從A處由靜止釋放,物體P落到地面上.設(shè)著地點與O點的距離為x,求出x與傳送帶上表面速度v的函數(shù)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一個從地面豎直上拋的物體,它兩次經(jīng)過一個較低點a的時間間隔為Ta,兩次經(jīng)過一個較高點b的時間間隔為Tb,則a、b之間的距離為( 。
A.$\frac{1}{8}$g(Ta2-Tb2B.$\frac{1}{4}$g(Ta2-Tb2C.$\frac{1}{2}$g(Ta2-Tb2D.$\frac{1}{2}$g(Ta2+T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小球能在豎直放置的光滑圓形管道內(nèi)做完整圓周運動,內(nèi)側(cè)壁半徑為R(小球的直徑略小于管道橫截面的直徑),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在最高點的最小速度為$\sqrt{gR}$
B.小球在最低點的最小速度為$\sqrt{5gR}$
C.小球在水平線ab以上的管道中運動時,外側(cè)管壁對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D.小球在水平線ab以下的管道中運動時,內(nèi)側(cè)管壁對小球一定無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如圖1所示,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guān)系:

先安裝好實驗裝置,在地上鋪一張白紙,白紙上鋪放復(fù)寫紙,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接下來的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步驟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位置B,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步驟1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步驟3: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M、P、N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①對于上述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D
A.應(yīng)使小球每次從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滾下
B.斜槽軌道必須光滑
C.斜槽軌道末端必須水平
D.小球1質(zhì)量應(yīng)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②上述實驗除需測量線段OM、OP、ON的長度外,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C.
A.A、B兩點間的高度差h1
B.B點離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質(zhì)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徑r
③當(dāng)所測物理量滿足表達(dá)式m1•OP=m1•OM+m2•ON(用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時,即說明兩球碰撞遵守動量守恒定律.如果還滿足表達(dá)式m1•(OP)2=m1•(OM)2+m2•(ON)2(用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時,即說明兩球碰撞時無機械能損失.
④完成上述實驗后,某實驗小組對上述裝置進(jìn)行了改造,如圖2所示.在水平槽末端與水平地面間放置了一個斜面,斜面的頂點與水平槽等高且無縫連接.使小球1仍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重復(fù)實驗步驟1和2的操作,得到兩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點M′、P′、N′.用刻度尺測量斜面頂點到M′、P′、N′三點的距離分別為l1、l2、l3.則驗證兩球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的表達(dá)式為${m}_{1}\sqrt{{l}_{2}}={m}_{1}\sqrt{{l}_{1}}+{m}_{2}\sqrt{{l}_{3}}$(用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