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圖所示,將帶電棒移近兩個不帶電的導體球,兩個導體球開始時互相接觸且對地絕緣,下面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先把兩球分開,再移走棒,則兩球相互吸引
B.先移走棒,再把兩球分開,則兩球相互吸引
C.先將棒接觸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兩球分開,則兩球相互吸引
D.棒和球不接觸,先用手碰一下乙球,再將手移走,再移走棒,再把兩球分開,則兩球相互吸引

分析 將棒移近兩個不帶電的導體球,靠感應起電使物體帶電,帶電的實質(zhì)是電荷的移動,總電荷量保持不變.

解答 解:A、先把兩球分開,再移走棒,兩球由于感應起電帶上異種電荷,現(xiàn)出相互吸引.故A正確.
    B、先移走棒,此時甲乙兩球中的電荷又發(fā)生中和,不再帶電,再把球分開,同樣不再帶電.故B錯誤.
    C、先將棒接觸一下其中的一球,這樣兩球都帶同種電,當再把兩球分開,則兩球帶兩種電荷,出現(xiàn)相互排斥,故C錯誤.
    D、棒和球不接觸,先用手碰一下乙球,導致負電荷被中和,再將手移走,再移走棒,再把兩球分開,則兩球帶兩種正電,出現(xiàn)相互排斥,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摩擦起電、感應起電、接觸帶電的實質(zhì)都是電荷的移動,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
 ①甲和乙兩位學生各自獨立完成實驗,利用實驗測量的數(shù)據(jù)在同一個圖象中得出a-F的關系分別如圖(a)中甲、乙所示,這一結果表明兩位同學做實驗時的哪個物理量不同?小車及車上的砝碼的總質(zhì)量不同.

 ②某同學在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前提下,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得出小車的a-F關系圖象如圖(b)所示,造成圖象不過原點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③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T=0.02s,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c)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x1=1.17cm、x2=1.87cm、x3=2.48cm、x4=3.14cm、x5=3.80cm、x6=4.44cm、利用逐差法計算小車的加速度為a=0.65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家用電子調(diào)光燈的調(diào)光原理是用電子線路將輸入的正弦交流電壓的波形截去一部分來實現(xiàn)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來調(diào)節(jié)電壓,從而實現(xiàn)燈光的可調(diào),比過去用變壓器調(diào)壓方便且體積小,某電子調(diào)光燈經(jīng)調(diào)整后的電壓波形如圖所示(部分正弦波),若用多用電表測燈泡兩端的電壓,多用電表示數(shù)為( 。
A.$\frac{\sqrt{2}}{4}$UmB.$\frac{1}{4}$UmC.$\frac{\sqrt{2}}{2}$UmD.$\frac{1}{2}$U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一根柔軟繩AB的總長度為l,其質(zhì)量均勻分布,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取繩上距A端x處的張力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以求出繩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B.張力T隨x的增大而均勻減小
C.可以求出粗繩的質(zhì)量D.可以求出粗繩運動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某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運動速率的倒數(shù)$\frac{1}{v}$與位數(shù)x的關系如圖所示,關于質(zhì)點運動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質(zhì)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frac{1}{v}$-x圖斜率等于質(zhì)點運動加速度
C.四邊形AA′BB′面積可表示質(zhì)點從O到C′所用的運動時間
D.四邊形BB′CC′面積可表示質(zhì)點從C到C′所用的運動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一人站在樓頂豎直向下扔物塊,已知物塊離開手的速度是v0,樓高h,假設物塊出手的位置靠近樓頂,不計空氣阻力,物塊到達地面的速度大小和時間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實驗室給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器材:滑輪小車、小木塊、長木板、秒表、砝碼、彈簧秤、直尺,要求同學們用它們來粗略難證牛頓第二定律.

(1)某同學的做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塊上構成一斜面,用小木塊改變斜面的傾角,保持滑輪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讓小車沿不同傾角的斜面由頂端無初速釋放,用秒表記錄小車滑到底端的時間.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改變斜面傾角的目的是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外力;
②用秒表記錄小車下滑相同距離(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所花的時間,而不是記錄下滑相同時間所對應的下滑距離,這樣做的好處是記錄更準確.
(2)如果要較準確地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則需利用打點計時器來記錄滑輪小車的運動情況.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個計數(shù)點(圖3中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打點記時器打下的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50Hz的低壓交流電源.他將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上,其零刻度和記數(shù)點O對齊.
①由圖2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A、B、C、D、E各點時物體的速度,其中打E點的速度vE=0.233m/s(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②由圖3求得A、B、C、D四點的瞬時速度以及求得的E點速度,在圖2所給的坐標中,作出v-t圖象.要求標明坐標及其單位,坐標的標度值(即以多少小格為一個單位)大小要取得合適,使作圖和讀數(shù)方便,并盡量充分利用坐標紙.從圖象中求得物體的加速度a=0.42m/s2(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甲所示,物體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通過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監(jiān)測到推力F、物體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g=10m/s2)則( 。
A.物體的質(zhì)量m=1.0kg
B.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
C.第2s內(nèi)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
D.前2s內(nèi)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overline{P}$=1.5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光滑圓弧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軌道的一個端點B和圓心O的連接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θ=30°,另一端點C為軌道的最低點,過C點的軌道切線水平.在C點右側的水平面上緊挨C點放置一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長木板上表面與C點等高.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空中A點以v0=$\sqrt{gR}$的速度水平拋出,恰好從軌道的B端沿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已知物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6,長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物塊恰好不能脫離長木板,求:
(1)物塊經(jīng)過軌道上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
(2)長木板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