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測定一塊電池的電動勢E及內阻r.
(1)先直接用多用電表測定該電池電動勢.在操作無誤的情況下,多用電表表盤示數如圖1所示,其示數為9.3V.

(2)然后,用電壓表、電阻箱R、定值電阻R0、開關S、若干導線和該電池組成電路,測定該電池電動勢及內阻.
①根據實物圖2在圖4方框內畫出其電路圖,并標出相應符號.
②閉合開關S,調整電阻箱阻值R,讀出電壓表相應示數U,根據幾組數據,計算出相應的$\frac{1}{R}$與$\frac{1}{U}$的值并作出$\frac{1}{U}-\frac{1}{R}$圖線,如圖3所示,得到$\frac{1}{U}$軸上的截距大小為b,圖線的斜率大小為k,則可求得E=$\frac{1}$V;r=$\frac{k}-{R_0}$Ω.(用字母R0、b、k表示)

分析 (1)先明確多用電表的量程,確定最小分度,則可以得出指針的示數;
(2)根據圖2中的實物圖可得出對應的原理圖;
(3)本題的關鍵是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列出表達式,然后整理出$\frac{1}{U}$與$\frac{1}{{R}_{0}^{\;}+R}$的函數方程,然后即可討論求解

解答 解:(1)由圖可知,所選檔位為10V,則最小分度為0.2V,則指針的示數為9.4V;
(2)根據實物圖可知電路接法,則可得出對應的原理圖如圖所示;
(3)將E=U+$\frac{U}{{R}_{0}^{\;}+R}r$變形為$\frac{1}{U}$=$\frac{r}{E}•\frac{1}{{R}_{0}^{\;}+R}+\frac{1}{E}$,所以縱軸截距$\frac{1}{E}$=b,解得E=$\frac{1}$,
斜率k=$\frac{r}{E}$
則r+R0=$\frac{k}$
解得:r=$\frac{k}-{R_0}$
故答案為:(1)9.4;(2)①右圖所示;②$\frac{1}$,$\frac{k}-{R_0}$

點評 涉及到用圖象解得問題,一般思路是首先根據物理規(guī)律列出表達式,然后再整理出關于縱軸物理量與橫軸物理量的關系式,然后再根據斜率和截距的概念列式求解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體積越大,慣性越大B.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C.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D.物體的加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比為10:1,b是原線圈的中心抽頭,電壓表和電流表均為理想電表,從某時刻開始在原線圈c、d兩端加上交變電壓,其瞬時值表達式為u1=220$\sqrt{2}$sin100πt(V),則( 。
A.當單刀雙擲開關與a連接時,電壓表的示數為22V
B.當t=$\frac{1}{600}$s時,c、d間的電壓瞬時值為110V
C.單刀雙擲開關與a連接,在滑動變阻器觸頭P向上移動的過程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均變大
D.當單刀雙擲開關由a扳向b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均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我們一般認為,飛船在遠離星球的宇宙深處航行時,其它星體對飛船的萬有引力作用很微弱,可忽略不計.此時飛船將不受外力作用而做勻速直線運動.
設想有一質量為M的宇宙飛船,正以速度v0在宇宙中飛行.飛船可視為橫截面積為S的圓柱體(如圖1所示).某時刻飛船監(jiān)測到前面有一片塵埃云.

(1)已知在開始進入塵埃云的一段很短的時間△t內,飛船的速度減小了△v,求這段時間內飛船受到的阻力大。
(2)已知塵埃云分布均勻,密度為ρ.
a.假設塵埃碰到飛船時,立即吸附在飛船表面.若不采取任何措施,飛船將不斷減速.通過監(jiān)測得到飛船速度的倒數“$\frac{1}{v}$”與飛行距離“x”的關系如圖2所示.求飛船的速度由v0減小1%的過程中發(fā)生的位移及所用的時間.
b.假設塵埃與飛船發(fā)生的是彈性碰撞,且不考慮塵埃間的相互作用.為了保證飛船能以速度v0勻速穿過塵埃云,在剛進入塵埃云時,飛船立即開啟內置的離子加速器.已知該離子加速器是利用電場加速帶電粒子,形成向外發(fā)射的高速(遠遠大于飛船速度)粒子流,從而對飛行器產生推力的.若發(fā)射的是一價陽離子,每個陽離子的質量為m,加速電壓為U,元電荷為e.在加速過程中飛行器質量的變化可忽略.求單位時間內射出的陽離子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AB為傾角θ=37°的粗糙斜面軌道,通過一小段光滑圓弧與光滑水平軌道BC相連接,質量為m1的物塊甲以速度v0與靜止在水平軌道上、質量為m2的物塊乙發(fā)生彈性正碰.若m1:m2=1:2,且軌道足夠長,要使兩物塊能發(fā)生第二次碰撞,求乙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為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條直線上運動的v-t圖象,t=0時兩物體相距3S0,在t=1s時兩物體相遇,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甲物體在前,乙物體在后B.t=2s時,兩物體相距最遠
C.t=3s時,兩物體再次相遇D.t=4s時,甲物體在乙物體后2S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實驗小組要探究力對物體做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選取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1)實驗時,為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在未連接橡皮筋時將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塊墊起,使木板傾斜合適的角度,打開打點計時器,輕推小車,得到的紙帶應該是圖2中的乙(填“甲”或“乙”).
(2)使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靜止彈出,沿木板滑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
(3)再用完全相同的2條、3條…橡皮筋作用于小車,每次由靜止釋放小車時橡皮筋的伸長量(或形變量、長度等)都相同(填寫相應實驗條件),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2W、3W…
(4)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分別求出小車每次獲得的最大速度v1、v2、v3
(5)作出W-v圖象,則圖3中符合實際的圖象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現(xiàn)對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設F的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在θ從0°逐漸增大到50°的過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F可能一直減小B.F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C.摩擦力不變D.摩擦力一定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a、b、c為電場中同一條電場線上的三點,其中b為a、c的中點.若一個運動的負電荷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先后經過a、b兩點,a、b兩點的電勢分別為,φa=-5V,φb=3V,則( 。
A.該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在b點的電勢能
B.c點電勢可能為φc=15V
C.b點的場強大于a點的場強
D.該電荷在a點的動能大于在b點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