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形狀相同的物塊A、B,其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相對排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光滑球體C架在兩物塊的斜面上,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物塊A、B的質(zhì)量都是M,θ=60°,光滑球體C質(zhì)量為m,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分析:對C受力分析,因C受力平衡,由平行四邊形定則可求得AB對C的彈力;再對A受力分析,由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求得地面對物塊A的摩擦力及地面對物塊A的壓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物塊對地面的壓力.
解答:解:以C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運用合成法作圖,根據(jù)平衡條件AB對C的彈力的合力與重力等大反向,如圖:

由幾何知識得:NA=mg,故C錯誤;
以A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

根據(jù)平衡條件,水平方向:f=Nsinθ=
3
2
mg,故B正確A錯誤;
豎直方向:FN=Mg+N?cosθ=Mg+
1
2
mg,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FN′=Mg+
1
2
mg,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本題考查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注意要靈活應(yīng)用合成法與正交分解法;同時還要注意牛頓第三定律的應(yīng)用.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著兩塊長度相等,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板,在兩木板的左端分別放有一個大小、形狀、質(zhì)量完全相同的物塊.開始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分別對兩物塊施加水平恒力F1F2,當物塊與木板分離后,兩木板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著兩塊長度相等,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板,在兩木板的左端分別放有一個大小、形狀、質(zhì)量完全相同的物塊.開始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分別對兩物塊施加水平恒力F1、F2,當物塊與木板分離后,兩木板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遼寧模擬)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
CD
CD
;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第二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測出.根據(jù)第四次的紙帶如圖所示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
2
2
m/s.

(3)若根據(jù)多次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W-v草圖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線形狀,可知對W與v的關(guān)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確的是
AB
AB

A.W∝
v
      B.W∝
1
v
    C.W∝v2 D.W∝v3
(4)如果W∝v2的猜想是正確的,則畫出的W一v2圖象應(yīng)是
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
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
;
(5)在本實驗中你認為影響實驗效果的可能原因是
每條橡皮筋做的功不會完全相同;在紙帶的測量中會有誤差;摩擦阻力的平衡不可以完全理想化;交流電的頻率不穩(wěn)定也可能造成誤差.
每條橡皮筋做的功不會完全相同;在紙帶的測量中會有誤差;摩擦阻力的平衡不可以完全理想化;交流電的頻率不穩(wěn)定也可能造成誤差.
 (只要回答出一種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許昌三模)如圖所示,形狀和質(zhì)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柱體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為G,其中b的下半部剛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邊露出另一半,a靜止在平面上.現(xiàn)過a的軸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緩慢的將a拉離平面一直滑到b的頂端,對該過程分析,則應(yīng)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