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時涉及到3個物理量,一般的物理實驗研究中只能研究一個量和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因此本實驗采用了       法,分2
步進行研究:
(1)當         不變時,研究             之間的關系。
(2)當         不變時,研究             之間的關系。
實驗得出結論的是                                                。
控制變量法
⑴物體的質(zhì)量 加速度  力  
⑵物體的受力 加速度 質(zhì)量
當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加速度與力成正比,當物體的受力不變,加速度與質(zhì)量成反比。

試題分析:由F=ma公式可知,研究其中兩個物理量關系時采用的辦法為控制變量法⑴當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時,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間的關系(2)當物體的受力不變時,研究加速度和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實驗得出結論的是當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加速度與力成正比,當物體的受力不變,加速度與質(zhì)量成反比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對公式中各字母的含義要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某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時,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1)實驗時,如何平衡摩擦力:                                                                                                                                                                       
(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如圖所示的坐標中作出a-F圖象;

(3)圖象的斜率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填“理想實驗法”、“等效替代法”或“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寫出下面兩圖讀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拖動的紙帶上打出的點計算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________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及盤中砝碼的重力.
(2)一組同學在做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時,保持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了比較容易地觀測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系,應該作a與__________的圖象.

(3)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圖線如圖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圖中所示為一打點計時器正常工作時打出的勻加速運動甲、乙兩條紙帶,每條紙帶4個連續(xù)點,且ab=a′b′,由圖可知;平均速度的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在平衡摩擦力后,掛上砝碼盤,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將5個相同的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后每次從小車上取一個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a與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砝碼盤中的砝碼總重力F(N)
0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21
0.69
1. 18
1.66
2.18
2.70
某同學根據(jù)上面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aF的關系圖象,發(fā)現(xiàn)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請說明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劉剛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彈簧長度變化的關系,他應該得到的正確結論是:在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______成正比。實驗中劉剛在彈簧下端懸掛50N重物時,彈簧長度為12cm,已知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且彈簧原長為10cm,則他所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7分)在驗證“當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guī)律時,給出如下器材:傾角可以調(diào)節(jié)的長木板(如圖所示),小車一個,計時器一個,刻度尺一把。

實驗步驟如下:
①讓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記下所用的時間t。
②用刻度尺測量A1與A2之間的距離x。
③用刻度尺測量A1相對于A2的高度h。
④改變斜面的傾角,保持A1與A2之間的距離不變,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h、t。
⑤以h為縱坐標,1/t2為橫坐標,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圖。
若在此實驗中,如能得到一條過坐標系原點的直線,則可驗證“當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guī)律。
根據(jù)上述實驗步驟和說明回答下列問題:(不考慮摩擦力影響,用已知量和測得量符號表示)
(1)設小車所受的重力為mg,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            ,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大小F=            。
(2)請你寫出物體從斜面上釋放高度h與下滑時間t的關系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