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101192  101200  101206  101210  101216  101218  101222  101228  101230  101236  101242  101246  101248  101252  101258  101260  101266  101270  101272  101276  101278  101282  101284  101286  101287  101288  101290  101291  101292  101294  101296  101300  101302  101306  101308  101312  101318  101320  101326  101330  101332  101336  101342  101348  101350  101356  101360  101362  101368  101372  101378  101386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為某種魚餌自動投放器中的投餌裝置示意圖,其上半部BC是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彎管,管口與水平方向垂直,下半部AB是一長為2R的豎直細管,AB管內(nèi)有一原長為R、下端固定的輕質(zhì)彈簧。投餌時,每次總將彈簧長度壓縮到0.5R后鎖定,在彈簧上端投放一粒魚餌,解除鎖定,彈簧可將魚餌彈射出去。設(shè)質(zhì)量為m的魚餌到達管口C時,對管壁的作用力恰好為零。若不計魚餌在運動過程中的機械能損失,且假設(shè)鎖定和解除鎖定時,均不改變彈簧的彈性勢能。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質(zhì)量為m的魚餌到達管口C時的速度v1
(2)質(zhì)量為m的魚餌到達管口的過程中,彈簧的彈力做的功為多少?
(3)已知地面與水面相距1.5R,若使該投餌器繞AB管的中軸線OO’90°角的范圍內(nèi)來回緩慢轉(zhuǎn)動,每次彈射時只投放一粒魚餌,魚餌的質(zhì)量在之間變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續(xù)投放足夠長時間后,魚餌能夠落在水面的最大面積S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在光滑絕緣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的均勻絕緣棒AB長為L、帶有正電,電量為Q且均勻分布。在水平面上O點右側(cè)有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E,其方向為水平向左,BO距離為x0,若棒在水平向右的大小為QE/4的恒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求:

(1)棒的B端進入電場L/8時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棒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動能。
(3)棒的最大電勢能。(設(shè)O點處電勢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兩物體質(zhì)量之比為1:2,它們的初動能之比為1:3,它們與水平路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之比為3:2。則它們在水平路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之比為
A1:4         B4:9         C1:9        D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用作用于物體的拉力F把物體拉上固定的斜面,物體沿斜面運動了一段距離。已知在這過程中,拉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為W1,摩擦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W2,重力做功為W3。則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變化ΔEk =                ,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ΔEp =              ,物體機械能的變化Δ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m=2kg的物體,從斜面的頂端AV0 = 10m/s的初速度滑下,在B點與彈簧接觸并將彈簧壓縮到C點時速度變?yōu)榱,此時彈簧儲存了160 J的彈性勢能。已知從AC的豎直高度h =" 5m" ,(g ="10" m/s2) 求物體在下滑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木塊長為L,靜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A、B兩顆規(guī)格不同的子彈以速度相反的VA、VB同時射向木塊,A、B在木塊中嵌入的深度分別為dA、dB,且dA>dB,(dA+dB)<L,木塊一直保持靜止,如圖所示,則由此判斷子彈A、B在射入前:

A.速度
B.子彈A的動能等于子彈B的動能
C.子彈A的動量大小大于子彈B的動量大小
D.子彈A的動量大小等于子彈B的動量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的凹形場地,兩端是半徑為L=的光滑1/4圓弧面,中間長為2L的粗糙水平面.質(zhì)量為3m的滑塊乙開始停在水平面的中點O處,質(zhì)量為m的滑塊甲從光滑圓弧面頂端A處無初速度滑下,進入水平面內(nèi)與乙發(fā)生碰撞,碰后甲以碰前一半的速度反彈.已知甲、乙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1=0.2、μ2=0.1,甲、乙的體積大小忽略不計.g=10 m/s2.求:
(1)甲與乙碰撞前的速度.
(2)碰后瞬間乙的速度.
(3)甲、乙在O處發(fā)生碰撞后,請判斷能否發(fā)生第二次碰撞?并通過計算確定甲、乙最后停止所在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的N板接地,M板電勢為+U,兩板間距離dd比兩板的尺寸小很多,在兩板中間有一長為2l(2ld)的絕緣輕桿,可繞水平固定軸O在豎直面內(nèi)無摩擦地轉(zhuǎn)動,O為桿的中點.桿的兩端分別連著小球AB,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2mm,電荷量分別為+q和-q.當(dāng)桿從圖示水平位置由靜止開始轉(zhuǎn)過90°到豎直位置時,不考慮AB兩小球間的庫侖力,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兩小球電勢能的變化;
(2)兩小球的總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A靜止于傾角為θ的斜面體B上,斜面體B的質(zhì)量為M,現(xiàn)對該斜面體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物體隨斜面體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勻速運動的位移為s,則在此運動過程中斜面體B對物體A所做的功為:
A.B.Mgscotθ
C.0D.mgssin2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科技館中,有一個模擬萬有引力的裝置。在如圖1所示的類似錐形漏斗固定的容器中,有兩個小球在該容器表面上繞漏斗中心軸做水平圓周運動,其運行能形象地模擬了太陽系中星球圍繞太陽的運行。圖2為示意圖,圖3為其模擬的太陽系運行圖。圖2中離中心軸的距離相當(dāng)于行星離太陽的距離。

(1)在圖3中,設(shè)行星A1和B1離太陽距離分別為r1和r2,求A1和B1運行速度大小之比。
(2)在圖2中,若質(zhì)量為m的A球速度大小為v,在距離中心軸為x1的軌道面上旋轉(zhuǎn),由于受到微小的摩擦阻力,A球繞軸旋轉(zhuǎn)同時緩慢落向漏斗中心。當(dāng)其運動到距離中心軸為x2的軌道面時,兩軌道面之間的高度差為H。求此過程中A球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