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研究發(fā)現,地球的磁極在緩慢移動,所以地磁場的方向相對地球是變化的,在某地采集到的火山巖石,發(fā)現它們在原位置處的磁極顯示與指南針的指向是相反的,經測定知該巖石是幾十萬年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根據以上材料,談談你對地磁場的認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是個大磁場,在地球上,指南針能指南北是因為受到________的作用.人類將在本世紀登上火星.目前,火星上的磁場情況不明,如果現在登上火星,你認為在火星上的宇航員能依靠指南針來導向嗎?________(選填“能”、“不能”或“不知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被小車拖動的紙帶的運動情況,在紙帶上選擇起始點O及A、B、C、D和E五個計數點,可獲得各計數點到O的距離s及對應時刻小車的瞬時速度v.
(1)請將C點的測量結果填在表格中的相應位置.
(2)在坐標紙上畫出小車的速度-時間圖象.
(3)根據速度-時間圖象判斷小車做的是__________直線運動.
(4)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小數點后保留兩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工人師傅在改裝電爐時,為了使電功率減小到原來的一半,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截去一半電爐絲
B.串聯一條相同的電爐絲
C.并聯一條相同的電爐絲]
D.把連接電爐和電源的電線長度增加一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雨滴在空中運動時所受空氣阻力,其中k為比例系數,r為雨滴半徑,為其運動速率(球體的體積公式)。t=0時,雨滴由靜止開始下落,加速度用a表示。落地前雨滴已做勻速運動,速率為。下列圖像中錯誤 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宇宙中的天體的磁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宇宙中的許多天體都有與地球相似的磁場
B. 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有與地球相似的磁場
C. 指南針在任何天體上都能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工作
D. 指南針只有在磁場類似于地球磁場的天體上正常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從A點沿正東方向以5m/s的速度運動6s到達B點,然后又以10m/s的速度向北勻速運動4s到達C點.則這10s內物體的路程、平均速率、位移和平均速度大小正確是( )
A. 路程為50m
B. 位移大小是70m
C. 平均速率是7.5 m/s
D. 平均速度大小是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絕緣光滑水平軌道AB的B端與處于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圓弧形粗糙絕緣軌道BC平滑連接,圓弧的半徑R=0.40m.在軌道所在空間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1.0×104N/C.現有一質量m=0.10kg的帶電體(可視為質點)放在水平軌道上與B端距離s=1.0m的位置,由于受到電場力的作用帶電體由靜止開始運動,當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C端時,速度恰好為零.已知帶電體所帶電荷量q=8.0×10﹣5C,g取10m/s2. 求:
(1)帶電體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B端時對圓弧軌道的壓力;
(2)帶電體沿圓弧形軌道從B端運動到C端的過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物體在t=0時刻經過同一位置沿x軸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 )
A. 甲、乙在t=0到t=0.5s之間沿相反方向運動
B. 乙在t=0到t=7s之間的位移為零
C. 甲在t=0到t=4s之間做往復運動
D. 甲、乙在t=6s時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兩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一同學猜想可能與兩電荷的間距和帶電量有關.他選用帶正電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動的絕座上,B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玻璃棒C點,如圖所示。實驗時,先保持兩電荷量不變,使A球從遠處逐漸向B球靠近,觀察到兩球距離越小,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再保持兩球的距離不變,改變小球所帶的電荷量,觀察到電荷量越大,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
實驗表明:兩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其距離的 而增大,隨其所帶電荷量 而增大。歷史上法國學者 通過更精確的實驗探究總結出兩點電荷間相互作用力與兩點電荷的電荷量、間距的定量關系。
此同學在探究中應用的科學方法是 (選填“累積法”、“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或演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