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43597  43605  43611  43615  43621  43623  43627  43633  43635  43641  43647  43651  43653  43657  43663  43665  43671  43675  43677  43681  43683  43687  43689  43691  43692  43693  43695  43696  43697  43699  43701  43705  43707  43711  43713  43717  43723  43725  43731  43735  43737  43741  43747  43753  43755  43761  43765  43767  43773  43777  43783  43791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鉤碼和滑塊所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1)實驗前需要調(diào)整氣墊導(dǎo)軌底座使之水平,利用現(xiàn)有器材如何判斷導(dǎo)軌是否水平?

                                                                  

(2)實驗時將滑塊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Δt,遮光條的寬度為d,則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為    ,在本次實驗中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鉤碼的質(zhì)量m、                                 (文字說明并用相應(yīng)的字母表示).

(3)本實驗通過比較                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相等(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從而驗證了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當(dāng)?shù)刂亓铀俣葹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利用圖(a)實驗可粗略測量人吹氣產(chǎn)生的壓強。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內(nèi)塞有潮濕小棉球,實驗者從玻璃管的一端A吹氣,棉球從另一端B飛出,測得玻璃管內(nèi)部截面積S,距地面高度h,棉球質(zhì)量m,開始時的靜止位置與管口B的距離x,落地點C與管口B的水平距離l。然后多次改變x,測出對應(yīng)的l,畫出l2-x關(guān)系圖線,如圖(b)所示,并由此得出相應(yīng)的斜率k。

(1)若不計棉球在空中運動時的空氣阻力,根據(jù)以上測得的物理量可得,棉球從B端飛出的速度v0=________。

(2)假設(shè)實驗者吹氣能保持玻璃管內(nèi)氣體壓強始終為恒定值,不計棉球與管壁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大氣壓強p0均為已知,利用圖(b)中擬合直線的斜率k可得,管內(nèi)氣體壓強p=________。

(3)考慮到實驗時棉球與管壁間有摩擦,則(2)中得到的p與實際壓強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物理實驗中,誤差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通常用______方法來減小偶然誤差

(2)某游標(biāo)卡尺的主尺的最小分度為1mm,游標(biāo)卡尺上有10個等分刻度,總長為9mm,游標(biāo)卡尺上每一個等分刻度的長度是  ▲  mm,用這種游標(biāo)卡尺測量時,可以精確到____mm.若其最末一個刻度與主尺的44mm刻度對齊,則所測長度是____mm。游標(biāo)卡尺的第五條刻度線所對應(yīng)的主尺刻度為____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了測定滑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a是質(zhì)量為m的滑塊(可

視為質(zhì)點),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

的滑槽(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

第一次實驗時,將滑槽固定于水

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與桌面的右端M對齊,讓滑塊a從滑槽上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第二次實驗時,將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左端,測出滑槽的末端N與桌面的右端M的距離為L,讓滑塊再次從滑槽上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已知當(dāng)?shù)刂亓铀俣葹間,不計空氣阻力。

①實驗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_▲__    。

②寫出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是(用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個小球沿斜面向下運動,用每間隔1/10s曝光一次的頻閃相機拍攝不同時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圖所示,即照片上出現(xiàn)的相鄰兩個小球的像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10s,測得小球在幾個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數(shù)據(jù)見表),則

8.20

9.30

10.40

11.50

   (1)小球在相鄰的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有甲、乙兩同學(xué)計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

甲同學(xué):

乙同學(xué):

你認為甲、乙中哪位同學(xué)的計算方法正確?         ,加速度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

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

釘,O為橡皮筋的細繩的結(jié)點,OB和

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

果畫出的圖。

   (1)圖乙中的       是為的合力

的理論值;      是力的合力

的實際測量值。(填“F”或“F’”)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    )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a)所示是一個實驗裝置,光滑斜面上高為的A處有一小球自靜止開始滑下,抵達水平面時,立即遇到一系列密集懸掛,完全相同的條形布簾的阻擋,經(jīng)過一定的位移x后停下。先保持高度不變,用大小相同、質(zhì)量不同的球做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再用質(zhì)量一定的小球,從不同高處釋放小球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0.10

0.15

0.20

0.25

0.30

0.15

0.23

0.30

0.37

0.45

 
表1                                  表2

0.10

0.20

0.30

0.40

0.50

0.08

0.17

0.23

0.32

0.41

   (1)在圖(b)圖(c)中畫出圖像。

   (2)在圖象中,若小球質(zhì)量為0.2kg,則布簾對小球的阻力=           N。由此可推算出圖象中的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

A. 理想實驗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變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學(xué)在做該實驗時認為:

A.拉橡皮條的細繩長一些,實驗效果較好

B.拉橡皮條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yīng)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條彈性要好,拉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時,拉力要適當(dāng)大些

D.拉力F1F 2的夾角越大越好

其中不正確的是                (填入相應(yīng)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xué)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如圖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計時器打下的點,本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變電流.如圖,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帶上,其零刻度和計數(shù)點A對齊,求:

(1)打點計時器在打B、CD、E各點時物體的瞬時速度如下表:

vB

vC

vD

vE

0.12m/s

0.16 m/s

0.25 m/s

vD=____________m/s。

(2)根據(jù)(1)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試在圖中所給的坐標(biāo)系中,畫出vt圖象,并從中可得出物體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m/s2

(3)如果當(dāng)時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f=49Hz,而做實驗的同學(xué)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將使加速度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兩個同學(xué)分別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

(1)如左圖所示是甲同學(xué)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他將光電門固定在水平軌道上的B點,用不同重物通過細線拉同一小車,每次小車都從同一位置A由靜止釋放.

①若用游標(biāo)卡尺測出光電門遮光條的寬度d如右圖所示,則d=         cm;實驗時將小車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2.0x102s,則小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為             m/s;

②測出多組重物的質(zhì)量m和對應(yīng)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并算出相應(yīng)小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通過描點作出線性圖象,研究小車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yīng)作出________________(選填“v—m”或“v2—m”)圖象;

③甲同學(xué)在②中作出的線性圖象不通過坐標(biāo)原點,開始實驗前他應(yīng)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A.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dāng)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B.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dāng)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加速運動

C.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dāng)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

D.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dāng)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加速運動

(2)乙同學(xué)用下圖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小車1、2分別放在水平桌面上,車中可放砝碼,車前端各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各掛一個小盤,盤里也可放砝碼。兩個小車通過細線用夾子固定,打開夾子,小盤和砝碼牽引小車運動,合上夾子,兩小車同時停止。小車1、2所受拉力分別為F1F2,車中所放砝碼質(zhì)量分別為m1、m2,打開夾子經(jīng)過相同時間兩車位移分別為x1x2,則_____________

A.當(dāng)m1=m2F1=2F2時,x1=2x2

B.當(dāng)m1=m2、F1=2F2時,x2=2x1

C.當(dāng)m1=2m2、F1=F2時,x1=2x2

D.當(dāng)m1=2m2、F1=F2時,x2=2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