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99704  99712  99718  99722  99728  99730  99734  99740  99742  99748  99754  99758  99760  99764  99770  99772  99778  99782  99784  99788  99790  99794  99796  99798  99799  99800  99802  99803  99804  99806  99808  99812  99814  99818  99820  99824  99830  99832  99838  99842  99844  99848  99854  99860  99862  99868  99872  99874  99880  99884  99890  99898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的實驗中,某同學(xué)上交的實驗報告中,顯示重錘增加的動能略大于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則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可能原因是(   )
A.重錘的質(zhì)量測量錯誤B.用公式
C.交流電源的頻率不等于50HzD.重錘下落時受到的阻力過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為進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有下列器材可供選擇:
A 鐵架臺    B 打點計時器    C 復(fù)寫紙    D 紙帶      E 低壓交流電源
F 天平      G 秒表         H 導(dǎo)線      I 電鍵      K 毫米刻度尺
(1)上述器材不必要的是        (只填字母代號),缺少的器材是          .
(2)實驗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測量的量有           .
A.重錘質(zhì)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錘下落的高度          D.與下落高度相對應(yīng)的重錘瞬時速度
(3)質(zhì)量的重錘自由下落,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如圖所示,O為第一個點,A、B、C為相鄰的點,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長度單位是cm,取g=9.8m/s2,求:
a.打點計時器打下 計數(shù)點B時,物體的速度       m/s(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b.從點O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        J,動能的增△Ek=        J(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xué)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用1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得小球的直徑讀數(shù)如圖所示,則(1)擺球直徑為  cm,如果他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2)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數(shù)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一次用單擺測定加速度的實驗中,圖A的O點是擺線的懸掛點,如圖示,(3)擺長L=      m.。圖B為測量周期用的秒表,長針轉(zhuǎn)一圈的時間為30s,表盤上部的小圓共15大格,每一大格為lmin,該單擺擺動n=50次時,長、短針位置如圖中所示,(4)所用時間t=      s.為了提高測量精度,需多次改變L的值并測得相應(yīng)的T值.現(xiàn)測得的六組數(shù)據(jù)標示在以L為橫坐標、T為縱坐標的坐標紙上,即圖中用“”表示的點。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點作出T2與L的關(guān)系圖線. 若甲同學(xué)測擺長時,忘記測擺球的半徑,則他用圖線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5)      (填“偏大”或“偏小”或“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已知單縫與雙縫間的距離L1=100 mm,雙縫與屏的距離L2=700 mm,雙縫間距d=0.25 mm.用測量頭來測量亮紋中心的距離.測量頭由分劃板、目鏡、手輪等構(gòu)成,轉(zhuǎn)動手輪,使分劃板左右移動,讓分劃板的中心刻線對準亮紋的中心(如圖乙所示),記下此時手輪上的讀數(shù),轉(zhuǎn)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對準另一條亮紋的中心,記下此時手輪上的讀數(shù).

①分劃板的中心刻線分別對準第1條和第4條亮紋的中心時,手輪上的讀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對準第1條時讀數(shù)x1=________mm、對準第4條時讀數(shù)x2=________mm
②該光的波長λ=________nm
③某同學(xué)按實驗裝置安裝好儀器后,觀察光的干涉現(xiàn)象,獲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礎(chǔ)上對儀器的安裝做如下改動,仍能使實驗成功的是             
A.將遮光筒內(nèi)的光屏,向靠近雙縫的方向移動少許,其他不動
B.將濾光片移至單縫和雙縫之間,其他不動
C.將單縫向雙縫移動少許,其他不動
D.將單縫與雙縫的位置互換,其他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研究平拋運動”實驗中,某同學(xué)只記錄了小   球運動途中的A、B、C三點的位置,取A點為坐標原點,則各點的位置坐標如圖所示,g取10m/s2,則:

(1)平拋的初速度為       m/s。
(2)小球拋出點的位置坐標是(      cm ,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在“探究平拋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可以測出小球經(jīng)過曲線上任意位置的瞬時速度.實驗簡要步驟如下:
A.讓小球多次從________位置由_________滾下,可以把筆尖放在小球可能經(jīng)過的地方,如果小球能碰到筆尖,就說明位置找對了,并記下小球的一系列位置.
B.為了保證小球離開軌道時做平拋運動,所以安裝器材時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并記下斜槽末端O點和過O點的豎直線.
C.測出曲線上某點的坐標x、y,用v=_____________算出該點的瞬時速度.
D.取下白紙,以O(shè)為原點,以豎直線為軸建立坐標系,用平滑曲線畫平拋軌跡.
(2)上述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實驗中,質(zhì)量為1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出的紙帶如圖,其中O為打出的第一個點。已知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長度單位為cm。試問:(g=9.8m/s2)

①打點計時器打下點e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m/s。
②從起點O到打下e點時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勢能減少△EP=______J,相應(yīng)的動能增加量△EK=________J,由此而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在“用油膜法測分子大小”的實驗中,
①用油膜法粗測分子直徑實驗的原理方法是_________
A.將油膜看成單分子油膜        B.不考慮各油分子間的間隙
C.考慮了各油分子間的間隙      D.將油膜分子看成正方體
②用滴管將濃度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記下滴入1 mL油酸酒精溶液時的滴數(shù)N;將其中一滴滴至水面形成單分子油膜,經(jīng)測量,油膜的面積為S cm2。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測得油酸分子直徑的表達式為                 cm。(用題目中的字母和有關(guān)物理常量表示)
(2)如圖所示,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guān)系。

①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______  (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射程
②圖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l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l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fù)。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_________。(填選項前的符號)
A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l、m2
B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③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 (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選用:鐵架臺、重錘、打點計時器、復(fù)寫紙、紙帶、低壓直流電源、導(dǎo)線、電建、天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
缺少的器材是:                                         。
(2)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已知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某同學(xué)從實驗得到幾紙帶中,選取了一條初速度恰好為零的紙帶,如圖所示。圖中標出的點均為計數(shù)點,并把電磁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計時點記作O點,測出O、A點間的距離為68.97cm,A、C點間的距離為15.24cm,C、E點間的距離為16.76cm。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8m/s2,重錘的質(zhì)量為m=1.0kg,則打點計時器在打點C時的瞬時速度為        m/s,O點到C點的這段時間內(nèi),重錘動能的增加量為         J,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         J,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                       。(以上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