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99756  99764  99770  99774  99780  99782  99786  99792  99794  99800  99806  99810  99812  99816  99822  99824  99830  99834  99836  99840  99842  99846  99848  99850  99851  99852  99854  99855  99856  99858  99860  99864  99866  99870  99872  99876  99882  99884  99890  99894  99896  99900  99906  99912  99914  99920  99924  99926  99932  99936  99942  99950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并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條。某同學認為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項: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行
D.要使每次合力與分力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必須每次將橡皮條拉到同樣的位置
其中正確的是_____.(填入相應的字母)。右圖是甲、乙兩位同學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若用F表示兩個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則可以判斷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學的實驗結果是符合事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研究互成角度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下列措施中可減小實驗誤差的是
A.兩個力F1、F2之間的夾角要盡量大些   B.兩個力F1、F2 的大小要盡量大些  
C.拉橡皮條的細繩要稍長一些 D.F1、F2方向間夾角應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若用F表示兩個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F2的等效力,則可以判斷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學的實驗結果是符合事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  某同學在保持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改變對小車的拉力,由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的a—F圖象如下圖所示,則該圖象中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如圖甲表示在兩個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將橡皮條GE拉長到O點;圖乙表示只用一個力F將橡皮條GE拉長到O點;圖丙是用力的圖示表示F1、F2和F。則我們之所以認為F是F1和F2的合力是因為
A.力F大于F1、F2
B.力F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而F1、F2在鄰邊
C.F 、F1和F2這三個力符合平行四邊形定則
D.力F的作用效果與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3所示。某同學實驗后挑選出的紙帶如圖4所示。圖中A、B、C、D、E是按打點先后順序依次選取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計數(shù)點C對應物體的瞬時速度為                     m/s
整個運動過程中物體的加速度為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一位同學實驗獲得幾組數(shù)據(jù)以后,采用圖像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將相應的力F和加速度a,在F—a圖中描點并擬合成一條直線,如圖所示。你認為直線不過原點的可能原因是(      )
A.鉤碼的質量太大
B.未平衡摩擦力
C.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
D.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角太大,失去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每空3分,共6分)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實驗中,有位同學做了一系列步驟,其中的兩個步驟是這樣做的: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點達到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記下O點與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F1F2;
②只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線沿原來的方向(即兩個彈簧同時拉時橡皮條伸長的方向)拉橡皮條,記下此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F’和細線的方向;
以上兩個步驟中均有疏漏或錯誤,分別是:
在①中                                                           
在②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4分)(①、②每空3分,共9分;③5分)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圖所示在紙帶上選擇0、1、2、3、4、5共6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紙帶旁并排放著帶有最小分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線跟“0”計數(shù)點對齊

 

 
 
 
。

 
①、計算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2”的瞬時速度公式為v2 =_____________(以d1、d2及相鄰計數(shù)點間時間T來表示)代入得v2 =______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②、加速度a=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
(1)某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研究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小車受到力的關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確的是:(     )(3分)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車受到合力就是細繩對小車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碼,使小車能勻速滑動。
C.每次改變拉小車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實驗中通過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
E. 實驗中應先放小車,然后再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2)某組同學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畫出a-F圖像如右圖所示,那么該組同學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是(    )(2分)
A.實驗中摩擦力沒有平衡  
B.實驗中摩擦力平衡過度
C.實驗中繩子拉力方向沒有跟平板平行  
D.實驗中小車質量發(fā)生變化
評卷人
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如圖甲所示是某種“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

(1)當a小球從斜槽末端水平飛出時與b小球離地面的高度均為H,此瞬間電路斷開使電磁鐵釋放b小球,最終兩小球同時落地.該實驗結果可表明(      )
A.兩小球落地速度的大小相同
B.兩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
C.a小球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與b小球的運動相同
D.兩小球在空中運動時的加速度相等
(2)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a小球平拋運動的速度,從斜槽同一位置釋放小球,實驗得到小球運動軌跡中的三個點A、B、C,如圖乙所示.圖中O為坐標原點,B點在兩坐標線交點,坐標xB =" 40cm" yB = 20cm,A、C點均在坐標線的中點.則a小球水平飛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vo= ______ __m/s;平拋小球在B點處的即時速度的大小vB=____   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