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99766  99774  99780  99784  99790  99792  99796  99802  99804  99810  99816  99820  99822  99826  99832  99834  99840  99844  99846  99850  99852  99856  99858  99860  99861  99862  99864  99865  99866  99868  99870  99874  99876  99880  99882  99886  99892  99894  99900  99904  99906  99910  99916  99922  99924  99930  99934  99936  99942  99946  99952  99960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其中的三個實驗步驟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線,通過細線同時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線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彈簧秤的讀數(shù)F1、F2和__________________
(2)在紙上根據(jù)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應用_________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結點到達______,記下此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F '和細繩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紙帶上標注了幾個計數(shù)點O、A、B、C、D、E、F,并且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紙帶旁還給出了最小刻度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即打點周期為0.02s.

(1)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寫出計數(shù)點 A對應刻度尺上的讀數(shù) ________ cm;
(2)由紙帶可以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是 ______ m/s2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在研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質(zhì)量M的關系時,始終滿足M>>m(m為砂桶及砂的質(zhì)量),且所有操作均正確,結果得到的圖象應該是下圖中的(     )


(4)該同學在實驗完成后得到了如右圖所示的圖象,請分析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利用打點計時器所記錄的紙帶來研究小車的運動情況,實驗中獲得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從起始點O開始,將此后連續(xù)打出的8個點依次標為A、B、C、D…….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從打A點到打F點經(jīng)歷的時間為________s,這段時間內(nèi)小車做________(選填“加速”或“減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下圖是某同學在“研究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圖中A、B、CD、E是按打點先后順序依次選取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由此可以判斷小車做         (選填“加速”或“減速”)運動;計數(shù)點C對應物體的瞬時速度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下圖是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得到的一條紙帶. 圖中AB、CD、E是按打點先后順序依次選取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由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m/s2,計數(shù)點AC對應的時間間隔內(nèi)小車的平均速度大小為_________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圖7是某同學在研究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圖中A、B、C、D、E是按打點先后順序依次選取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由圖可知,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____________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選填“大于”或“小于”);計數(shù)點D對應的時刻小車速度的大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某興趣小組設計了一種實驗裝置,用來研究碰撞問題,其模型如右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輕繩將N個大小相同、質(zhì)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懸掛于一水平桿,球間有微小間隔,從左到右,球的編號依次為1、2、3…….N,球的質(zhì)量依次遞減,每個球的質(zhì)量與其相鄰左球質(zhì)量之比為k(k<1)。將1號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靜止釋放,使其與2號球碰撞,2號球再與3號球碰撞……所有碰撞皆為無機械能損失的正碰。并假設所有的球作為主動球完成一次碰撞后均由于某種原因與繩脫離并作自由落體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忽略繩的伸長,g取10 m/s2)?
(1)設與n+1號球碰撞前,n號球的速度為vn,求n+1號球被碰撞后瞬間的速度。?
(2)若N=5,在1號球向左拉高h的情況下,要使5號球碰撞后升高16h(16h小于繩長),問k值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利用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若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頻率為50赫茲,甲、乙兩條實驗紙帶,如圖所示,應選            紙帶好。

若已知打點計時器接在電壓為U,頻率為f的交流電源上,從 實驗中打出的幾條紙帶中選出一條理想紙帶,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5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已知重錘的質(zhì)量為m,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i>g,則:

①起始點O到打下C點的過程中,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EP        ,重錘動能的增加量為△EK         。
②根據(jù)題中提供的條件,還可利用重錘下落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經(jīng)過計算可知,測量值比當?shù)刂亓铀俣鹊恼鎸嵵狄,其主要原因是?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在用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按照正確的操作選得紙帶如圖所示.其中O點是起始點,A、BC是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下的三個點,該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O點到AB、C各點的距離,并記錄在圖中(單位cm).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重錘質(zhì)量為m=2kg,當?shù)刂亓铀俣?i>g=9.80m/s2

(1)用公式mv2/2=mgh時,對紙帶上起始點的要求是                             ,為此目的,所選擇的紙帶一、二兩點間距應接近         mm
(2)根據(jù)上圖所得數(shù)據(jù),取O點到B點的運動過程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該段過程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為_________J,物體從O點到B點過程動能的增加量為__________J(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這樣他發(fā)現(xiàn)重力勢能的減小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動能的增加量,造成這一誤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紙帶算出相關各點的速度υ,量出下落距離h,則以V2為縱軸,以h為橫軸畫出的圖線應是如下圖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小題1: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材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先松手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打出紙帶
E.選擇合適的紙帶,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到第一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了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上述操作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錯誤的步驟是     (填入相應的字母)。
小題2:若實驗中所用重錘質(zhì)量m=1.00kg,打點紙帶如下圖所示: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從O點    開始下落起至C點,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小量是|△EP|=     J,重錘的動能增加量    J,實驗結論是: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           。(g=9.8m/s2,O點為開始下落點,O點與A點間其他點未畫出,給出的是A、B、C、D各點到O點的距離,結果取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