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99778  99786  99792  99796  99802  99804  99808  99814  99816  99822  99828  99832  99834  99838  99844  99846  99852  99856  99858  99862  99864  99868  99870  99872  99873  99874  99876  99877  99878  99880  99882  99886  99888  99892  99894  99898  99904  99906  99912  99916  99918  99922  99928  99934  99936  99942  99946  99948  99954  99958  99964  99972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赫。查得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0米/秒2。測得所用的重物的質(zhì)量為1.00千克。實驗中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把第一個點記作0,另選連續(xù)的4個點A、B、C、D作為測量的點。經(jīng)測量知道A、B、C、D各點到0點的距離分別為62.99厘米、70.18厘米、77.76厘米、85.73厘米。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重物由0點運動到C點,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____焦,動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焦(取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用螺旋測微器(千分尺)測小球直徑時,示數(shù)如圖所示,這時讀出的數(shù)值是        ,單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是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4條紙帶A、B、C、D,某同學在每條紙帶上取了連續(xù)的4個點,并用刻度尺測出了相鄰兩個點間距離。其中一條紙帶是用重錘做的“測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實驗時打出的,則該紙帶是(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題1:某同學探究恒力做功和物體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方案如圖所示.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誤差,實驗中要采取的兩項措施是:
a                                                                             
b                                                                         

小題2:如圖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                           D、EF是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距離如圖。 則打B點時的速度為          ;要驗證合外力的功與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測得位移和速度后,還要測出的物理量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愛因斯坦對于伽利略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伽利略的發(fā)現(xiàn)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始。
小題1:(多選)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是科學實驗和邏輯思維的完美結(jié)合,如圖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實驗和思維的過程,對這一過程的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其中的甲、乙圖是實驗現(xiàn)象,丁圖是經(jīng)過合理地外推得到的結(jié)論
B.其中的丁圖是實驗現(xiàn)象,甲圖是經(jīng)過合理外推得到的結(jié)論
C.運用甲圖實驗,可“沖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進行實驗測量
D.運用丁圖實驗,可“放大”重力的作用,從而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小題2:理想實驗是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設(shè)想了一個理想實驗,如圖所示(圖中兩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圓弧連接),下面是該實驗中的一些事實和推論。

a.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磲尫艜r的高度。
b.兩個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
c.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
d.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續(xù)的勻速運動。
將上述理想實驗的步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       
②在上述的步驟中,屬于可靠的事實有       ,屬于理想化的推論有       。(以上三個空格填寫序號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題1:為了研究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的運動情況,甲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兩個同樣的傾斜軌道固定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其下端水平,滑道2與足夠長的光滑水平板平滑連接,把兩個相同的小鋼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發(fā)現(xiàn)小球1恰能擊中小球2,改變斜槽1的高度,或同步改變兩小球的釋放位置新進行實驗,結(jié)果依然可以擊中,這說明          。
小題2:(多選)乙同學在研究平拋運動的軌道,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關(guān)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每次實驗小球必須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并且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斜槽必須光滑,末端必須水平
C.選用小球的質(zhì)量大些,可獲得更大的初速度
D.小球運動中應與木板上的紙面相接觸
小題3:乙同學在實驗中,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記錄軌跡,小方格的邊長為L,小球在平拋運動中的幾個位置如圖中的a、b、c、d所示,則小球平拋初速度的計算式為     (用g、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舍去前面比較密集的點,從O點開始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0、1、2、3、4、5、6,量得s1=1.30cm,s2=1.80cm,s3=2.28cm,s4=2.78cm,s5=3.29cm,s6=3.81cm。

小題1:用s1和s2及T表示v0,則v0=              ;
小題2:v1=            cm/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下同。)
小題3:小車的加速度a=         c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給出了從0點開始,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的紙帶,其中0、1、2、3、4、5、6都為計數(shù)點,測得: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則:

小題1:打點計時器工作的周期是     ,根據(jù)紙帶判斷小車所做的運動是                 ,理由是                            
小題2:設(shè)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則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          (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小題3:在計時器打出計數(shù)點3時,小車的速度表達式為            (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具體的計算結(jié)果是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shè)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拉動木塊,如圖(a)所示;
方案B:木塊固定,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板,如圖(b)所示.

小題1: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
小題2:除了實驗必需的彈簧秤、木板、木塊、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質(zhì)量為200 g的配重若干個。該同學在木塊上加放配重,改變木塊對木板的正壓力(g="10" m/s2),并記錄了5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配重(個數(shù))
0
1
2
3
4
彈簧秤讀數(shù)(N)
0.50
1.00
1.50
2.00
2.50
測木塊重(N)
2.00
 

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在圖給出的坐標紙上作出木塊所受摩擦力和壓力的關(guān)系圖象;由圖象可測出木板和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彈簧秤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計,物重G=1N,則彈簧秤A和B的示數(shù)分別為
A.1N,0.B.0,1N.C.2N,1N.D.1N,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